六七十年代肚子都填不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是幻想景象?

2023-09-06   樱桃谈娱乐

原标题:六七十年代肚子都填不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是幻想景象?

我来说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也经历过那个时代,没听说“拾金不昧和夜不闭户”的事,那时人都很穷旡金可丢,屋里虽说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还是要关门睡觉,因为有小偷不值钱的东西也偷。这是客观事实,不是主观臆断。

如果那个时候真的是路不拾遗的话,为什么什么都得找人看,看坡的看地的,看树林的,看场院的,村子里看场电影,村里都得安排民兵站岗,可千万别把小学生唱的儿歌当成真的。既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那就是没有偷盗行为存在了吧?为什么农村各村都有安排“看青(就是保护还没有收割的庄稼)”人员巡逻?到天黑打谷场上没有收拾起来的粮食,为防止被盗要安排几个人“看场”呢?你解释一下。不是路不拾遗,也非夜不闭户,而家徒四壁,实在没有可偷的东西了。

六十年代,我们村百分之八十没有大门,有的院墙都没有。修不起院墙和大门,并不是不想要的。那时的农村穿的在身上,吃的在肚子里,那个年代路上捡不到东西,家里除了几床破被子,破衣服也没的可偷日不关门夜不闭户是真实话。我们村大门有一半不关门!邻居想来就来!反正不担心!

那个年代农村农民晚上出动到地里偷谷穗、偷玉米、偷土豆比比皆是!如果是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还用着晚上庄稼要看,收割后的庄稼要看,甚至刨完地瓜之后的田地也要看,自留地种的瓜果蔬菜成熟了,我晚上就去搭起来的棚子里看坡,防止晚上被偷。别说了,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没有东西可被偷,所以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因无物可丢,夜不闭户是因无物可偷。我是农村的,那时候无论什么农产品都要派人照管,而现在的农产品放在路上都没人偷。听说那个年代再垃圾的手表也是奢侈品,戴手表出门时刻提防被偷。夜不闭户是因为穷的叮当响,没钱也没值钱的东西,当年个别能住楼房哪个家里不上锁。

那是个可怕的年代,我知道的不是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而是人人自危,偷盗成风,邻村有个生产队,过年杀猪后年轻人凑巧吃下货,煮好了,肉不见,被另一个村的一伙人偷走了,是因为后来别的破案后拱出来的,那个时候也很怕有坏人光顾。自行车放在门外,一不小心就没了。

六七十年代是历史上治安环境最差的,戴个军帽上街都人抢,公共汽车上,火车上小偷非常多,如果带钱多一点的,坐车都心惊胆战的,生怕一不留神被偷走,凡是说那个年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都是那个年代的亲历者,六七十年代贼更多,那时候拉货的火车一旦停下,附近村庄的惯犯就会一哄而上,所以半夜都不敢停车,所以别吹捧那个年代是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时候的人爱偷自行车的车铃和军帽,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夜不闭户的那只有光棍家,路不拾遗,那只有盲人做的到,家中有大姑娘的绝对闭户。

以前的人太穷了!就算你开着门也没啥可丢的。还是有小偷。民风淳朴些是真的。但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分之百放大了那个年的优点,属于感情用语。根本不值得回去!回去受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