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陪女儿上完舞蹈课之后,我和女儿正在等公交车回家,她告诉我:“妈妈,我们班上另一个叫曦曦的小女孩儿,每节课都要爸爸陪着,而且从进入教室开始就不停地哭,老师也没吼过她,她怎么就老是哭呢?”
说到那个孩子以及她的爸爸,我可真是为她们着急。本来一周只有两节舞蹈课,但自从被筛选起来参加少儿春晚的节目录制之后,只要大家有时间老师也会加班为孩子们排练。除了另一个叫曦曦的小女孩儿,所有启蒙班的孩子,她们都憧憬着上电视,所以干劲儿十足,训练也是井井有条。
从排练这个少儿春晚的节目开始计算,前四次课,曦曦的表现都是正常的。在第九次课的时候,她因为感冒生病了,家长给她请假了一节课。感冒好了之后,从第五次课开始,她就嚷嚷着要爸爸进教室陪她。
起初,她的爸爸觉得孩子刚生了一场病,答应孩子的要求并没有什么不妥,于是他开始站在教室的角落里安静的陪着,而曦曦看上去也很开心,一边专心的学习舞蹈,一边又觉得有了爸爸的陪伴很踏实。
但孩子这个群体,在踩着了家长的底线,而家长还不自知的情况下,孩子就会得寸进尺。从第六节课、第七节课、第八节课、第九节课,到昨晚的第十节课为止,曦曦跳舞时对爸爸的依赖更强感了——
当所有小朋友都进入教室准备上课的时候,她在门口拽着爸爸,哭着要爸爸进教室陪她;当所有小朋友都在跟着音乐,井井有条地变换各种队形和动作的时候,她却站在爸爸身边不愿意加入其中;当爸爸企图用手推她过去跳舞的时候,她却哭着鼻子难以跨出一步;
当所有小朋友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反复复纠正细节问题的时候,她却一脸可怜的望着爸爸;当所有小朋友做某些动作的时候,手都打得直直的,只有她看上去就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当所有小朋友都在随着音乐找到自己变换队形后的位置时,她却在看爸爸有没有跟着她走过去;队伍合拢的时候,她要爸爸随着他凑过去,队伍散开的时候,她要爸爸随着她退出去……
我和其他家长一样,规规矩矩地坐在LED显示屏对面,通过监控器投射出来的画面,观看孩子们的表现。最近这六次课,看着那个小女孩儿和她爸爸的表现着实让人心里很着急:
首先,距离元旦节的录制,时间已经很短了;其次,凭着那个小孩儿最近的表现,估计她录制的时候没有爸爸陪伴也不肯上台,而排练是按照18个人排的舞蹈,到时候少一个人上台,效果肯定会受到影响;再次,其他小朋友都在努力训练,只有她每节课都在荒废时间,动作别说标准了,连熟悉可能都谈不上;最后,看着他爸爸如此爱心泛滥的行为,在感叹他爸爸脾气足够好以外,其实对这个孩子的成长我也充满担忧。
由此可见,不仅仅只是家长没耐心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好,家长过于耐心泛滥最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灾难!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怎么做才算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呢?
(1)特长的培养,得在孩子喜欢、感兴趣的基础上建立的。
在特长班盛行的时代,家长们开始意识到学任何一样东西,学过的孩子和没有学过的孩子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们往往是能给孩子安排几门,就安排几门,而这其中更多的都是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应该学习这个、学习那个。
特长的培养,得建立在孩子喜欢、感兴趣地基础之上,否则就是浪费钱、浪费时间、浪费大人和小孩儿的精力!如果孩子喜欢画画,你非要孩子学习舞蹈,目的在于女孩儿学习舞蹈能锻炼气质;如果孩子喜欢主持,你非要孩子学习跆拳道,目的在于教会孩子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成为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家长的心,固然是好的,但如果孩子不是真心喜欢,在被迫学习的时候,不仅感觉不到快乐,反而会成为一种厌倦。
(2)父母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能一味地向孩子妥协。
每天在校门口等孩子放学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晚上踢被子,为了避免孩子感冒,哪怕孩子六岁了家长也舍不得和孩子分床睡。这也印证了一句话——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更多的时候是家长离不开孩子。从表面上看,家长是为了方便给孩子盖被子而不和孩子分床睡,但实际上在家里心中,就情感上面也很难做出这样的割舍。
我的女儿从满四岁的那天开始,就一个人睡觉,为了避免她踢被子,我给她买了类似于睡袋的被子,是她喜欢的颜色和图案,每晚她都会乖乖的上床睡觉。偶尔在帮助她换衣服的时候,她也会娇滴滴地搂着我的脖子,撒娇着:“妈妈,你这么可爱,我都想挨着你睡觉了。”我会先抱抱她,然后告诉她:“宝贝,每个小孩儿都应该学会独立哦。”在明白被婉拒的意思后,她又快速地钻进被窝,主动给我说“妈妈晚安”。
底线就是规矩,既然立下了,就不能轻易打破,一味地妥协只会让孩子变得得寸进尺。
(3)除了耐心,方法同样很重要。
从那个小女孩儿这六节课以来的状态来看,可以说她学了六节课的效率,远远低于其他孩子学了一节课的效率。每一次课,她都要爸爸寸步不离,她走一步,爸爸就得走一步,她跑一步,爸爸就得跑一步,整个状态就只差让爸爸也把动作加上了。更要命的是,爸爸陪着她不说,跟着他来回变换队形也就罢了,她还有流不完的眼泪!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估计等不到录制春晚,她就不会来学习跳舞了。
孩子太累了,偶尔矫情不想学怎么办?首先,我觉得要是我一定会把孩子叫出教室,单独谈话,我不能因为我的孩子不听话而影响其他孩子排练舞蹈;其次,我先会给孩子讲道理,然后鼓励她勇敢的加入到其中,只有我们享受这个过程了,我们才会觉得快乐;再次,如果在沟通之后,孩子觉得实在太累,我们可以和孩子交涉好,累了我们最多休息一节课,等到下一次上课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好好学;最后,如果孩子实在是胡搅蛮缠、无可救药,放手打一顿又何妨?
——————
陪伴一个孩子成长,光有耐心没有技巧,也等于零!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触碰家长底线的过程。作为父母,倾听孩子的想法固然重要,但这也不妨碍我们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和坚持,如果一个孩子在得知自己只要利用哭泣就能得到一切满足的时候,他的父母就是最失败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