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补”出来的?这3个口口相传的“好习惯”,其实是在养癌

2023-07-01     四川名医

原标题:癌症是“补”出来的?这3个口口相传的“好习惯”,其实是在养癌

工作疲惫了,很多人喜欢吃点好的犒劳自己一番;生病难受了,很多人也会吃点好的补补身体。然而,这种“好习惯”你以为是在养身体,实则可能是在滋养癌细胞,小心越补身体越差!

哪些饮食习惯容易滋养癌细胞?我们应该如何健康进食呢?赶紧跟着小康妹儿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没事儿吃点肉补补身体

小心“补”出肠癌

一提到补身体,很多人最喜欢的便是“肉补”。甚至很多人无肉不欢, 一顿没肉吃就饿得慌,尤其是爱红肉(指猪、牛、羊等肉色红的哺乳动物的肉)。但你知道吗? 肉补得太过了,癌也会悄悄“盯”上你。

有研究发现, 摄入过多红肉,会增加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一旦摄入的肉类超过人体的需求,多余的营养物质会成为细菌的温床。在细菌的作用下,肉类中富含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会迅速腐败,产生对健康极有危害的物质。而肠黏膜长期遭受有害物质的“熏染”,“炎症——坏死——再生”的过程不断轮回,黏膜细胞在修复过程中一旦走上“歧途”,就会发生恶变,成为癌细胞。

红肉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过量食用会增加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实红肉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错的是食用量超标了。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 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克~200克。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克~500克,蛋类300克~350克,畜禽肉300克~500克。

白肉包括鸡、鸭、鱼等,相对而言,脂肪含量少、蛋白质含量更高,且含有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更接近,更利于消化吸收。尤其是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控制血脂,对保护心脑血管更有帮助。

虽然白肉中脂肪含量低,更有助于减肥,但红肉中的铁元素是白肉比不了的。两者搭配食用,且白肉多于红肉,是比较合理的,既能营养互补,又不容易增加心血管负担。

没事儿吃点烧烤喝点啤酒补补身体

小心“补”出胃癌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晚上和家人一起出去吃点烧烤、喝点啤酒,大家一起谈天说地。但你知道吗? 烧烤虽好吃、啤酒虽好喝,但如果过量食用小心胃癌找上门!

肉类、脂肪在高温煎炸的过程中会产生 致癌物质——苯并芘,而且煎炸越久,苯并芘的含量越高。烧烤的时候,苯并芘不仅可以通过烤肉进入消化道,也可以通过烤肉的烟雾进入呼吸道。 也就是说,烤肉烟雾闻多了也有可能会致癌!

烧烤肉类时,高温形成的热反应也会让肉里的氨基酸和葡萄糖产生反应,而形成另一种致癌致突变的物质——杂环胺。有研究表明,温度达到200℃以上时,烤肉里的杂环胺含量会比温度在150℃时产生的高10倍。

酒精是一级致癌物,饮酒会增加患口腔咽喉癌、食管癌、肝癌、肠癌、乳腺癌等多癌症的风险。 最安全的饮酒量是“0”,建议最好不要饮酒。

如果你实在想吃,一定要控制量,不能真的“一天三顿小烧烤”。

没事儿喝点汤补补身体

小心“补”出肾癌

生活中很多圈友喜欢喝汤,汤的种类也各种各样,荤的有排骨汤、鸡汤、羊肉汤、牛肉汤等,素的有海带汤、冬瓜汤、木瓜银耳汤等。 喝汤虽好,但如果喝不对,小心伤肾又致癌。

煲汤时间越长,嘌呤含量越高,易引起痛风、结石,伤肾脏。

煲汤时间过长会使汤里的嘌呤飙升,尤其是有些老火汤里还有动物内脏,如猪肚汤、猪肺汤等,嘌呤含量更高。 人体摄入过多嘌呤,会生成尿酸。尿酸一般通过肾脏代谢,如果肾脏代谢不了,就会导致血液里的尿酸增高。尿酸过高, 不仅容易导致痛风,也会造成尿酸盐沉积,引起尿酸结石,严重时还可能诱发肾衰竭。

过热的汤水进入人体后,不仅会烫伤食道黏膜,还会引起胃炎等一系列疾病。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已将65℃以上的热饮列入2A类致癌物,已有动物实验证实, 65℃~70℃的热饮足以烫伤喉咙,可能导致食管癌。

偶尔一两次的烫伤,黏膜还可以自我修复,但如果反复被烫伤,就会导致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就算不得癌,口腔溃疡、食管溃疡、食管炎等问题也是避免不了的。

如何健康煲汤、喝汤?请做好以下几点:

1

动物性食物宜冷水下料

煲汤时, 动物性食物宜冷水下料,可使其蛋白质中的低分子含氮鲜味物质溶出,使汤味道鲜美。

2

炖汤时间据食材决定

炖汤的具体时间因动物食物种类和老嫩而定, 炖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一般来说,蔬菜海鲜汤的熬煮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以内;肉类不超过1.5小时;骨头汤不超过2个小时;鱼类熬汤则是在30分钟左右时口感最佳、营养最好。

3

口味太重的汤不喝

肉类煮汤,本来就含有脂肪, 所以不仅不能再放油,喝汤前最好撇去浮油。另外, 不要为了让汤更鲜美而拼命放盐,尤其是老年人味觉减退,更要注意盐的用量。

4

太烫的汤不喝

中国人总爱说:“趁热吃,趁热喝。”但长期这样做会破坏胃黏膜,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60℃左右。合适的汤品温度应是在入口时口感比温水要热一点,但又不烫嘴。

5

拒绝汤泡饭

很多老年人喜欢用汤泡饭,这种方式并不可取。进食汤泡饭时, 吃进去的食物往往还没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时间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而且汤泡饭还会稀释胃里的消化液,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

编辑 | 醒醒

来源 | 综合CCTV生活圈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摄图网

*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c182c64194124c32d24773dc3cc1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