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立,暑难消
8月8日开始,我国进入立秋节气,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夏将尽,秋将至。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结束,经过一个漫长的夏季,热气消散和气温降低都尚需时日,真正的秋高气爽要等到白露前后。
对我国大部而言,立秋暑未消,尤其南方仍是夏暑正盛时。不少地方依然“上蒸下煮”,可谓是“秋已立,暑难消”。我国江南、华南等地气温高、湿度大,桑拿天频现。
桑拿天的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让人们感觉非常闷热,类似蒸桑拿。桑拿天往往比高温干热天气更让人难受,这主要是因为在湿热、风速小的天气下,汗液的蒸发速度会大大降低,人体内的热量无法及时随汗液散发出去,从而体感会更热。
桑拿天里,气温高、湿度大,人更容易中暑,而且在闷热环境下,人体消耗大,睡眠又容易不好,加上开空调、吹风扇,很容易导致伤风感冒。大家要牢记多通风、多喝水、多休息、少外出、少耽误“三多两少”五要点,巧妙应对桑拿天。
国家气候中心介绍,今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携丰沛水汽北上,受到华北北部“高压坝”拦截,加上太行山和燕山山脉地形抬升等共同作用,京津冀地区出现一轮历史罕见极端暴雨过程。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极端之一,就是累计雨量大。北京大部、天津、河北中南部等地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累计雨量100至600毫米,局地600毫米以上,最大雨量出现在河北邢台临城县,达到惊人的1003毫米(相当于两年的降水量),北京市最大雨量出现在昌平王家园水库(744.8毫米);京津冀地区平均累计降水量175毫米,超过平均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
第二个极端性体现在持续时间长。本次过程从7月29日开始,至8月1日结束,接近4天时间,北京降雨持续时间达83小时;河北邯郸、邢台等地连续两天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此外,本轮极端降水影响范围广。除京津冀外,山东、河南等省也遭受本轮暴雨过程影响。
为何今年夏天如此极端?有研究者认为与2022 年 1 月的汤加海底火山喷发有一定关联。
汤加火山爆发卫星图,图片来源:Wikipedia
汤加火山的喷发,直接把海量的水蒸气投入了更高的平流层,进入这里的水蒸气就没那么容易落回地面了。据估计,这次喷发共向平流层排放了 1.46 亿吨的水,直接令全球平流层的水含量增加了 10%~15%。相比之下,它向平流层喷射的硫氧化物,只有少得可怜的 42 万吨,相当于皮纳图博火山的 2%。这些水并不会直接导致地表的降水增加,但是它作为温室气体,可以间接对气候产生种种影响。
汤加火山刚刚喷发时,这些水汽还集中于喷发点附近。如今,喷发已经过去了一年多,额外的水蒸气已经扩散到全球,尤其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地区受影响最大。所以,它的影响延后了一年才真正表现出来。
汤加火山爆发喷出的气体,图片来源:Wikimedia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