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古装剧的朋友都知道圣旨,圣旨作为封建王朝皇帝的象征,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皇室宗亲都要对圣旨毕恭毕敬,在古代的观念中,见到圣旨就如同见到了皇帝本人,在我们的观念中,圣旨一般是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有的,可是在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的文保单位却在河北省的一个农民家里发现了圣旨,这道圣旨的主人是一位76岁的郭姓老人。
那道圣旨为青黄色两色绢本,长度是1.92米,宽度31厘米,右面刺着“奉天诰命”四个字,左边刺着“玄德二年”四个字,圣旨的开头为“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这道圣旨共有135个字,全文内容皆用楷书写作,字体整齐端正,行文流畅通顺,通过研究这道圣旨,我们可以明白这道圣旨是明英宗朱祁镇在正统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47年颁发给当时担任南京户部主事郭音宾的父亲,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道圣旨距今已经有571年了。
后来有关专家经过解读以后,就证明了这道圣旨的真实性,而这道圣旨之所以会出现在农民的手里,也许正是因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老百姓的写照,571年间很多事情会发生变化,这位郭姓村民的祖上想必就是达官显贵了,这道明朝时期的圣旨间接反映了封建时期的推恩制度,并且对于研究明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基于这种情况,于是当时的专家就向老农提出,希望老农可以把这道圣旨捐献给国家,但是老农一听就连声拒绝,说这道圣旨是他的传家之宝,绝不可能上交,后来专家只好带着这道圣旨的拓印以及收集好各种资料离去了,对于老农的这个选择,虽然专家们没有如愿,但是这也是老农的权利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