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新设64.02万家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占95.2%;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81%……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北京在服务业扩大开放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效。
为了持续扩大开放,近日,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19个相关部门制定了《专业服务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推动专业服务领域开放改革。
着眼四个“坚持”
规划未来三年目标
《行动计划》立足改革、突出亮点,从坚持四个原则出发,着力营造专业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国际化生态环境,大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坚持需求导向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掣肘问题,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提升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对标国际
在降低准入门槛、推动资质互认、营造国际化配套服务环境等多个方面与国际标准对接,进一步提升做事规则的国际化水平。
坚持改革突破
突出核心问题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发现、梳理制约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专业服务开放发展的新机制、新制度、新政策,向国家争取在京先行先试。
坚持系统推进
明确2019-2021年分时间节点和工作节点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措施,形成了27条具体任务。
在充分考量的基础上,《行动计划》聚焦法律、会计、会展、设计、专利、人力资源等领域,为专业服务领域未来三年的发展设定了目标。
2019年
力争实施一批开放改革措施,落地一批示范企业。多层次宽领域的专业服务全面开放政策框架总体形成。
2020年
推动行业领域自主改革,建立健全一批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规范标准,形成一批示范项目。
2021年
建成2-3个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品牌效应明显、配套功能完善的专业服务综合性示范区,形成一批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开放创新经验。
四方面27条措施
助力专业服务业开放改革新突破
《行动计划》重点围绕降低准入门槛、推动资质互认、补齐发展短板、构建全球化服务网络等四个方面实现开放改革突破。例如
在降低准入门槛方面
提出探索建立专业服务国际联合体;支持在北京全域内设立外商独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取消外商投资认证机构的投资方条件限制;放宽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申请条件,取消对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已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要求。
在推动资质互认方面
放宽港澳专业人才执业资质,探索推进专业资格“一试三证”评价模式;允许港澳台及外籍工程技术专业人士考取我国相应执业资格并在本市注册执业;扩大港澳台及外籍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本市职称评价范围。
在补齐发展短板方面
建立跨领域多资质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机制,培育以单独或联合模式提供全过程、全链条的综合性专业机构;建立健全专业服务领域法律责任体系,完善法律、设计等领域专业服务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权责制度。
在构建全球化服务网络方面
加强与驻外使领馆、外国商会、国际组织的合作,推进与全球重要城市、友好城市相关经贸机构、商协会的合作;实施一批国际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在境外搭建北京国际经贸发展服务中心,到2020年力争建成10家以上;支持“一带一路”服务机制总部基地在京落户。
在《行动计划》中,像这样的亮点措施有很多,更多精彩,请看下方“一图看懂”。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想获取《行动计划》原文的朋友请点击“阅读原文”。
一图看懂来源于北京市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