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美国社会
新冠疫情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国内社交网站经常能看到有人问:“为什么外国人不愿意戴口罩保护自己,阻断疫情?”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次疫情在美国如此肆虐,有很多因素造就。但比较根本的原因是美国人思想中的自由性,不被约束,对政府的所作所为保有一定的怀疑主义。
部分美国人认为政府无权干涉他们的个人生活自由,他们也不相信媒体报道,认为媒体报道的内容都是虚假的(Fake News)。当然,还是有不少美国人还是遵守戴口罩、社交距离的规则的。
举例来说,我们国内控制疫情使用的健康码,会跟踪人所到的位置,一扫描就能拿到个人信息。
而大部分美国人,想让他们自愿接受追踪定位,由政府获取个人信息是不可能的。他们会觉得这是自己的私人隐私,政府竟然知道我在某时某刻去了某个地方,这是很恐怖的。
其实疫情一开始,除了自己不愿意戴口罩,还有极少部分美国人也看不得别人戴口罩。
耶鲁大学所在的纽黑文,相较于其他城市,居无定所的人会更多一些,所以更能反映社会的负面情况。在这个大环境下,作为华人,确实会有一些社会压力。
如果你戴口罩的话,迎面遇到失业的、流浪汉这些人,会听到他们嘴里嘟囔着,所以一开始是戴口罩的同时有点担心异样的眼光。但后面疫情越来越严重,口罩也就成了必需品。
疫情中的美国大学
疫情爆发以来,耶鲁采取的措施非常及时且人性化。
三月初春假最后几天,学校就发声明,禁止学生春假后返校,避免增加途中感染的风险。校医院和医学院经常也会邮件普及防疫知识。
学校也禁止堂食,只开一个食堂,学生都去那里拿饭,而食物也都用袋子装好了,可以拿到就走,减少接触。
另外耶鲁做的很好的一点是,疫情爆发后,给所有经济困难的,住在美国国内的学生免费订回家的机票。
国际生疫情期间回国的机票应该也是可以学校给补贴的,不过学校的平台可能订不到回中国的票,太难抢了。但是我知道少数享受学校FA的、自己抢到票回国的学生,学校机票给予了全额报销。
到了7月初,学校给到了下半学期课程的大致安排,并强调一定会给无法返校的国际生线上课程的选择。
我自己的想法是,可以的话,还是想尽量返回学校学习生活。毕竟,在国内有时差,学习效率也低,质量确实差了点。
至于网课,我其实很难想象我的大一如果变成全网课会是什么样子的。
大一真的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之一,大多数新生都是要先去适应新环境,都会有一些困难要克服。这个过程中必然就会和周围的人有交集,打交道。互帮互助才能相互了解、沟通,才有后面绚烂的大学生活。
耶鲁日报曾经做过一份“学生是否愿意全网课”的调查,最后结果显示,70%的学生更愿意选择Gap一年,而不是上网课。
其实学术生活只是学校的一部分,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是很重要的,而只有在校的社交生活才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
疫情中的在美留学生
到底要不要选择Gap,这是很多大一新生都在考虑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已经介绍过很多了。
我主要想强调的是大家判断自己要不要Gap,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
学校给你的选择;
选择Gap是否有明确规划;
自己的专业性质是否适合全网课。
学校的政策是最先要考虑的,有些大学会在Gap和全网课之外,给学生第三种选择。比如康奈尔大学,就有“Go Local”的政策。
其次各位同学就要考虑自己有没有想要去做的事情。如果你没有想要做的事情,而选择去Gap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话,还是挺浪费时间的。
所以如果大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去做什么,或者说还是没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还是建议学生不要选择去Gap。如果有明确的计划,那么Gap是可以考虑的。
最后就是看你的专业性质和选课情况,如果课程本来就是几百人的讲座,不需要太多讨论的话,线上线下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关于疫情切身的感受
我觉得生活在这个时代还是很难得的,每天都在见证历史。疫情这一场危机让我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往常我们都是做危机模拟,假设一个危机发生,政府会怎么做,民众会怎么做,国家的体制是否完整,医疗设施是否完备。
这场疫情将一切都摊开在眼前,我们可以去思考如何在保护人类生命的前提下,重振经济。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是幸运的,能有这样一个十分难得的契机去深刻反思、观察社会。
根据耶鲁的关于秋季校园限流的要求,大二学生秋季不得回校,全部网课。因此我这个秋季打算还是先按照学校的安排,留在国内上网课,学业重要,安全也同样重要,毕竟美国的疫情现在还看不出明显变好的趋势。
疫情对于我个人的影响主要在上课时间差上面,有时候会学到凌晨三点,半醒半睡的状态,学校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秋季选课时我会注意在半夜一点以后选择一些录播课,这样可以不用天天熬夜,也可以保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