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评估HIV阳性者的抑郁

2019-07-11   i卫士

温金峰

艾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截止2018年底,我国估计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有1,250,000人(图1),规范诊治对艾滋病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数量

“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和“中国艾滋病诊治指南”都指出应关注HIV感染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我国一项研究结果提示:56%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有睡眠障碍风险,33%有抑郁症状,27%有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普遍存在与HIV感染者。坦桑尼亚一项研究采用25项霍普金斯症状自评量表(HSCL-25)评估996名HIV阳性妇女在HIV筛查阳性后2个月的心理状况,之后每6到12个月进行一次重新评估,随访时间为6-8年,结果显示56.8%的阳性者在随访期间经评估出现至少一次抑郁。国内一项关于HIV感染者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现状调查,采用哈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估,结果显示,大约33%的受调查者HAMD评分大于8分,存在抑郁症状。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障碍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

大多数抑郁症状并未引起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的重视,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症状往往会更容易被忽视。应注意,抑郁障碍所具有的负性情绪往往又会促发其他精神和躯体障碍,而后者又会反过来加重原有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的复杂性。

HIV感染者共患抑郁障碍的比例高,不及时识别和给予恰当的干预,则对HIV的治疗、依从性及预后有负面影响。一项针对177例HIV感染者的长达17年的纵向研究发现有抑郁障碍的HIV感染者比无抑郁障碍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了2倍,同时抑郁障碍可以导致HIV感染者有更高的药物滥用风险、降低对HIV治疗的依从性。

抑郁障碍常用评估量表

属于他评的量表主要有HAMD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属于自评的主要有9条目简易患者健康问卷(Brief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Beck抑郁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快速抑郁症症状自评问卷(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Self-Rated,QIDS-SR)。

•the end•

版权声明:i卫士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请使用“分享图文”分享本文。未获得平台授权,上述内容均不得在任何平台直接或间接发布使用。转载请发送邮件至iws@pmph.com邮箱,获得授权后使用。如有发现擅自转载,一律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平台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