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其实一直不敢写,因为之前发不过一篇,主题就是:不要买 2018 年出的 iPad Pro。
但是,因为自己的老款突然坏了,所以最后还是偷偷买了……
越用越好用。
很多同事看我每天拿着 iPad 又是记录、又是绘画,就来问到底怎么用、值得买吗。
一一回复又比较麻烦,于是索性把一系列心得写出来。
不过还是要说明一下,对于自己来说:iPad 仍然难以承担复杂的工作,它最佳的使用场景是信息输入、手绘和简单文稿输出。
基于这个逻辑,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使用方法。
先说硬件设备。
现在的设备是 2018 款的 iPad Pro, 11 寸,256 G ,配了一支笔。
两者都为美版,今年 6 月某宝入手。两者加起来 6616 元,比国行官网便宜 1400 元。
键盘用的是微软家的折叠键盘,当时买成 459 元。刚刚去淘宝上看,现在最低也要 500 出头,没想到竟然升值了!
另外,屏幕有贴类纸模,好处是写东西会有阻力感,坏处是会影响一定的显示效果——不过这点自己还能接受。
以上便是硬件部分。
系统的话,已经升级到 iPad OS 公测版,用的是爱思助手。(不过务必记得备份!)
这一部分,我想从使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层面来展开。毕竟纯聊软件,就像写产品说明书,很没意思。
1.看《圆桌派》时,如何做笔记?
App:优酷,Post-it
个人很喜欢《圆桌派》,每期嘉宾围绕一个主题聊故事、谈看法,金句频出。这时候,就想要记录下来。
使用的软件是 Post-it ,3M 家开发的一款便签软件。
直接把软件拖动到 iPad 右边(iPad OS 的新功能),遇到金句就记下来,有一两点感触就添上。一集看完,留下一串便利贴。
再进行二次梳理,便成为观影笔记。
为什么要用便签呢?
它的好处是:一次只用专注于一小块内容,写完就下一张,不会像打开一个 Word 或备忘录那么有压迫感。
为什么要用 Post-it 呢?
因为写完以后,它还可以进行随意的排列,划分到不同的组内。特别适合于不太清楚逻辑时,散点式记录。
Post-it
2.看书时,如何做笔记?
这就要看是什么书了。
2.1 可下载的 Epub 书、PDF
App:MarginNote 3
我会选择用 MarginNote 3。它的好处是:做的笔记,可以马上生成思维导图。
MarginNote 3
2.2 微信读书
App:微信读书,Post-it
微信读书的优势是,经常会领到无限阅读卡,可以免费看很多书。
在阅读时,也会需要做很多笔记。这时候,一般会在软件里,把关键词句划线,方便后期整理。
同时,也会开启 Post-it 做一些笔记,主要是讲一些文字的内容图形化呈现。
3.手绘笔记
App:Paper
说实话,上面的内容,在电脑端也可以实现,比如一边看书或综艺,一边打开印象笔记的便签进行笔记。
到了这一部分,那就是 iPad 的特长了。
每次听了一门课,或者看了一本书,亦或者自己写一篇文章,会习惯于将核心内容或金句画出来。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
一方面,是让自己开心。
没错,就是讨好自己!
当把一些有感触的内容,用自己的理解画出来,配上一点色彩,最后署上名,别提有多开心!
另一方面,是内容回顾。
绘制的过程,也是不断回顾和整理的过程。将线性的文字呈现为图像时,大脑的记忆点也更加多元。
在绘图时,最常用的是 Paper 。它虽然不像 Procreate 和 Sketches 有图层、有更强大的自定义画笔,但是,它胜就胜在简单。
就那么几支画笔,界面简单,留足最大的空间给绘图;绘制完成后,借助于云端存储,手机上也能看到。
4.日常记录
App:Notability
现在很多时候,开会和讨论时,我就带着这个 iPad Pro ,直接在 Notability 里记录。
类似的还有一个软件 Goodnotes ,两个都很不错,但是,选择 Notability 有一个重要原因:它有 Mac 端!
这意味着,记录完后,我可以非常方便地在 Mac 上浏览,并借助于搜索工具快速定位曾经记录的内容。
一气呵成!
5.汇报工作
App:Notability
经常要跟领导汇报方案,沟通修改意见。
我一般会把方案存为 PDF ,直接导入到 Notability 里,然后带着 iPad 过去。领导对哪里有意见,就直接在上面划出来,做好批注,拿回来马上就能改。
这里涉及到如何导入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案:
第一,如果你有 Mac ,那很简单,直接在 Mac 上下载 Notability ,插入文件即可。
第二,如果你的手机是 iPhone ,则可以利用“隔空投送”,把文件发到 iPad 上,并选择 Notability 打开。
第三,如果都不是,那可以考虑使用云存储软件(比如坚果云),同步文件,再在 iPad 上打开。
6.写计划
App:日历+截图
自媒体的文章一般是至少提前一周写好的,所以需要排期发布。
一个方案是在日历里输入安排,但是总觉得不爽。
之后索性直接截图,这时候系统会自动出现绘图的菜单,接下来就直接写下排期。
简单,直观!
7.码字
App:Ulysses,备忘录,印象笔记,Notability
在文章开头也提了,iPad 并不适合重型的输出,比如制作一份精美的 PPT ,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 Word 文档。它更擅长的是轻便型记录,比如做手绘记录,亦或者纯粹的文字记录。
所以,在写作上,个人并不追求可以通过它实现多大的效果,只是希望能记录一些核心观点。所以,软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录下来,之后再在电脑端进行深度处理。
ulysses
8.小神器
上面的都是比较频繁用到的软件和场景。
这里再推荐几个比较少用,但却能带来一些奇妙效果的软件。
Jig Workshop
绘制 3D 模型,我会在绘制完后截图,再在其他软件里做备注。
Imaengine Vector
将任何图片变成漫画模样,更重要的是,可以输出矢量图!这意味着可以后期在 illustrator 里编辑。
原图
处理后效果
废片
这是一个修图 App ,它可以给照片加上漏光效果,很多人像瞬间有了别样美感。
潮汐
白噪音 App ,让人瞬间置身雨中、海边、瑜伽室,适合看书时作为背景音乐使用。
Noted
它可以一边录音,一边记录,并且会留下时间戳,方便后期从文字定位到录音的时间点。
我是小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将 iPad Pro 变成生产力工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iPad 在很多地方仍然比不上电脑,它更适合的是“输入”和“轻度的输出”。
我是尾巴
大一的时候,我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了一些关于 IT 的课。记忆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老师说的:
你们以后会接触各种各样的软件,但我希望你们能在读书阶段,精通少数的几个。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深刻体会到一个软件的内涵和外延,你会发现原来它们可以这么厉害。
在这篇文章里,大家应该也看到,常用的启示就那么几个。但是用好他们,即可让效率大幅提升。
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