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能力,有时属于专业实力,有时也属于特殊能力。
工作越久,我们越会感觉到它的重要性,它就是:
文字表达能力。
最近一年一直在刻意练习的内容。
今天就把一系列思考整理如下:
一、说人话
写作本质上是交流,那么就需要符合信息传递的基本准则:
“说人话”对应的就是“被理解”,这里就需要知道读者是谁、他们能理解到哪种程度。
如果写的是房地产报告,那么里面提“REITs”便没事,毕竟读者是领导同事,大家都有听说或了解。
但如果是写公众号,动不动就丢专有名词,大家肯定想怒而取关吧?
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我有1万块钱,只能存银行收利息?我想当“包租婆”,可是买房门槛太高,我才1万块怎么办?
“众筹”1万个人的1万块钱,得到1个亿。这里买一栋楼,那里买一栋楼,打包成房地产资产包,每年收租金后按“入股金额”分红,最后若是房价涨了,也可以把楼卖掉后再分钱。
定期分红、买“房地产”两不误,这不是梦,这是REITs。
通过这样的描述,才能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什么是“REITs”。
关于说人话,个人有三点感慨:
二、 打比方
我们可以将这个理解为“说人话”的一个落地策略。比如:
原句:那个地方真的非常大!
修改:那个地方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
通过具象化的表达,让抽象的概念更容易被理解。再举个例子:
原句:我们有个同事,真的好漂亮!
修改:我们有个同事,被称作小林志玲!
具体来看,打比方的方法包括三类:
1.用熟悉事物取代形容词。
原句:香飘飘卖了很多杯。
修改: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
用“绕地球一圈”来取代“很多”。
2.用能感知的事物替代不能感知的事物。
原句:流量带来的其他生意机会。
修改:烤红薯生意。
“烤红薯生意”是小米内部的提法:小米现在也在卖一些非智能设备,例如毛巾、床垫。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本来就有流量和品牌优势,那不妨直接利用“余热”,小钱也是钱,小钱也要赚。
3.与夸张的方法相结合,效果更好。
原句:机会来了,人人都能成功。
修改:风来了,猪也会飞。
“人”用“猪”来替代,因为猪更重(也更笨),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强烈。
三、有逻辑
一提到逻辑,很多朋友都会发慌,要让文章层次分明,似乎总是个难以逾越的坎。这里分享三个小技巧:
1.如果不知道怎么办,那就并列。
经常看日本人出的书,发现他们最喜欢使用并列法:将完整的内容拆分为一个个小节,每页聚焦一个内容,看起来非常轻松。
比如这本《超级阅读术》:
它给我的感受是,如果不知道怎么组织材料,那就拆为多点,全部并列。
2.5W2H法。
5W2H 分析法又叫七问分析法,对应的是7个单词:
对应文章来说,一般的逻辑无外乎:
例如,在介绍 REITs 时,基本逻辑就是:
中间穿插着:
3.ABC法。
很多人发信息,冗长复杂,逻辑不清。例如:
阿文,我今天参加一个会议,下午到北京,大概晚上 10 点到。听说你也在北京,想约你一起吃个饭,你看行吗?我这边也刚好有一些事情想向你请教一下,因为明天要做一个汇报,PPT设计上没有很好的方案,你也是大神,可不可以帮忙指点一下。
按照课程中提及的“ABC”方法进行修改:
你看,要做什么、为什么,一目了然。
四、勤总结
没有多少人是认认真真看你写的东西的!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看文章时的状态多是:
所以,为了帮助他人理解,我们需要做一件事:及时总结!
总结有三种形式:
第一,写摘要。简要说明本文的观点。
比如我的领导有一个强行要求:如果报告超过 10 页,一定要写摘要。
第二,小标题。
小标题可以直接说明这部分的结论。例如:
第三,做总结。
这是对读者非常友好的方式!例如:
在各经济体的保驾护航下,REITs如火如荼的发展,已经成为各经济体主要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手段。它助力房企做大做强,让房企走向又一个黄金时代。它让所有买不起房的人都能投资房地产,共享房地产的红利。
简单几句,让读者能够产生“有所收获”的良好体验。
五、写短句
阅读其实是有节奏感的。
“因为过长的句子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让我们的读者产生无穷无尽的压迫感。”
——这句话就是一例,读起来是不是很痛苦?
那么,要让句子简单化,有什么方法呢?
1.加标点。
这是最简单的,通过“逗号”“顿号”等标点来拆解句子、突出核心点。按照这个方法来修改上文的案例:
“因为过长的句子,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让我们的读者产生“无穷无尽的压迫感”。”
2.删除多余的词句。
很多词语其实没必要出现,读者可以通过上下文理解它的含义。
例如:
我们的读者:可以将“我们的”删掉。
总是:将“是”删掉。
现在又进了一步:“因为过长的句子,总会在不经意间让读者产生“无穷无尽的压迫感”。”
3.词句替换。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短词,来替代长的短语。还是这个案例:
无穷无尽的压迫感:我们可以更夸张的用“窒息感”替代。
好了,句子又压缩了:“因为过长的句子,总会在不经意间让读者产生压迫感。”
4.绝招:提炼主干
这里分享两个快速上手的步骤:
先提炼主干。
“因为长句让读者产生压迫感。”
再考虑哪些修饰是必要的。
好了,句子改好了:“因为长句总会让读者产生压迫感。”
六、写短词
短词可以让文字的节奏感增强。例如:
原句:提升质量,增加效果。
修改:提质增效。
两者一对比,效果立竿见影。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朗读起来干脆利落,容不得他人多思考。一旦这种情况实现,那么自然有种“信服感”。
那么,有哪些具体的场景呢?
第一,用词语来浓缩句子。
原句:未来,我们要集合多方资源,提供助力,才能实现价值增值。具体来说……
修改:未来,我们要做到聚能、赋能和释能。具体来说……
短词让句子更加简洁,读来干脆爽快。
第二,最好用动宾结构。
原句:我们要让储备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做到增长方式的升级。
修改:我们要提升储备质量,升级增长方式。
动宾结构的冲击力强,因为它直接对应了“要做什么”,马上提振听讲者的注意力。
其中,如果能用三字短语,效果会更佳:
去库存,提利润
调结构,促改革
夯基础,补短板
育品牌,树形象
举旗帜,聚民心
第三,用文言文来提炼观点。
原句:我们在选拔任总年轻人时,需要做好激励,保证好的工作得到认可;也要做好约束,没做好就应该纠正。如果年轻人遇到了困难,理应提供帮助;而如果犯了错误,那就要考虑帮忙改正。
修改: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
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字少,而且让人不明觉厉。一旦引用到位,马上就能让人难以辩驳。
七、做点睛
我们看一个故事,如果仅仅是交代了内容,没有提炼出一个所谓的中心思想,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类似的是影评。
比如看毒舌电影,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基本逻辑都是:先复述剧情,再基于某个核心点进行讨论。
看完后,便感觉满足。
类似的还有写报告。
如果一味地铺数据,写案例,便只有素材,没有观点。而加上一两句总结,便能提纲挈领。
常用的方法是用金句,让情绪达到高潮。
例如,在一篇激励人心的故事结尾,放上这么一句:
无论我多早迎接这清晨,在路上,都会有人在。我以为别人都在梦乡,但无论什么时候,世界都比我快一步。(出自《未生》)
是不是马上就上升了一个档次!
又比如,在一篇写情商的文章末尾,放上这么一句:
越是厉害的人,越懂得让人舒服。
瞬间画龙点睛。
到这里,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把句子写短的方法有两个:
第一,将形容词(句)拆分出独立的句子。
原句:他是一个经常打架斗殴、长得还有点帅、不喜欢学习的人。
修改:他长得有点帅,经常打架斗殴,还不喜欢学习。
第二,分类描述。
还是刚刚那句,重新修改:
他有三个特点:长得有点帅,经常打架斗殴,不喜欢学习。
感谢看到这里,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今天主要分享了个人在平时写作中,总结的七点经验:
第一,说人话。这是基础,了解读者是谁,说对方听得懂的话。
第二,打比方。通过具象化的表达,让抽象的事物更容易被理解。具体包括三个方法:用熟悉事物取代形容词;用能感知的事物替代不能感知的事物;与夸张相结合。
第三,有逻辑。如果不知道怎么办,就并列组织;当然更推荐 5W2H 的方法。
第四,勤总结。总结是提升阅读体验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具体包括三类:有摘要;小标题;做总结。
第五,写短句。文字太长读起来非常累,解决方法:将形容词(句)拆分出独立的句子;分类描述。
第六,写短词。多用短词可以让文字的节奏增强。在实际写作中,有以下三个方法:用词语来浓缩句子;最好用动宾结构;用文言文来提炼观点。
第七,做点睛。将文章的中心观点提炼出来后,加以金句渲染,让读者情绪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