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度同制,规定货币为金、铜两种,铜币作为主要货币进行流通;车同轨,车辆的宽度统一,因此一车即可在全国通行。而且秦始皇在位期间继续开疆扩土,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他早年的经历充满了磨难,年幼的时候便在赵国成为质子。长平之战之后,由于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人,因此赵人对于秦人基本没有好脸色,所以秦始皇在赵国受尽白眼,这也使得他从小就心性成熟,性格也变得更加的坚韧。
在赵国的这段时间,秦始皇没有荒废学业,反而更加的刻苦学习,盼着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到秦国。秦始皇十岁的时候,终于被成功的营救回国,二十一岁的时候举行冠礼,之后他放逐吕不韦,并开始重用李斯等人,大权在握的秦始皇,随即推行统一六国的战略。
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陆续兼并六国,前后历时十年之久。秦始皇灭六国之后,觉得王号不足以显其伟业,于是开创了帝制,他也因此被称之为秦始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的时候突然崩卒,使得大秦的运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史记》记载:“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秦始皇没有料到,他的突然离世,会使得随行的胡亥继承皇位;在赵高和李斯的密谋之下,他们假传诏书逼得扶苏自尽,胡亥登基之后,对于自己众多的兄弟姐妹,大部分人都死于非命。那么,秦始皇还有后代存世吗?
据相关史料记载,胡亥的手足大多被他处死,或是被逼得自尽,只有一个人死的比较体面。这个人便是公子高,他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一个个的先后都被胡亥迫害致死,公子高觉得自己也终将难以幸免,为了给自己的族人留一条生路,他决定牺牲自己。
于是,公子高向胡亥请命,说自己愿意给秦始皇殉葬,胡亥听了以后很高兴,准许了他的请求,并且还赐给他十万钱,公子高一族也因此幸免于难。以此为据,我们可以认为秦始皇还有后代存世,但是也有人并不认同,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身边难觅“赢”姓的人呢?
俗语说得好:“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所以有人对此都抱有疑惑,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虽然古人不轻易改姓,但是我们追溯中国的姓氏史,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改姓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国灭、避祸、赐姓、出嫁、入赘、简化这六种情况。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他在位期间,由于心里只想着享乐,所以秦朝在他手里日益衰败,存续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就随之覆灭。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可以说是得罪了不少的人,秦朝不复存在以后,他的后代自然也就失去庇护,所以他们为了避祸,不得不改姓以求平安。
因此,我们也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赢”姓的人了。下面的相关猜测仅供参考,虽然有一定的依据,但是并没有得到过证实。有学者指出,据《新撰姓氏录》等古籍记载,秦始皇的后代有一部分渡海来到了东瀛,他们在九州落脚,由于有着先进的文化,并且掌握着各项发达的技术,这些人很快就成了九州的大族,并且衍生出大秦公、秦连等家族。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选择远渡重洋,还有很多的秦始皇后代,就地隐遁山林改名换姓;而为了避难而改姓的人,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相近的读音作姓氏,为了不忘记自己的根本。据此进行相关的推测,如果遇到这4个姓,有可能是秦始皇后人,即秦、嬴、银、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