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意思是说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否穿戴得端正,以历史来当精致,就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不忘历史才能走得更远,今天便来看看一组,百年前法国报纸上的“中国”。
【1900年:“分蛋糕”的列强】
众所周知,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曾经的老大帝国因闭关锁国落后了近百年。而在清帝国走向落后的同时,西方国家迅速崛起,东边的邻居日本也因明治维新发展起来。于是他们便全都将目光放在了中国上,围在一起企图瓜分这块蛋糕,洋人们的身后还站在一个被刻意丑化的清朝大臣。他似乎极力想要阻止洋人的举动,可虽然他的身形被放大了,却还是无力阻止。
【法国报纸上的慈禧】
当时清帝国的掌权人正是慈禧,虽然这落后不能让她一个人承担,但她到底也是要负责任的。因为这位老太后是顽固派,一心只想维护清帝国的统治,对列强的觊觎、百姓的受苦毫不关心。甚至因着私欲,强行逼迫光绪当一个傀儡皇帝,造成维新运动的失败。报纸上的慈禧俨然身着龙袍,但难免也被丑化了,目光呆滞。
【1900年:义和团的愤慨】
义和团是晚清时期的一个民间团体组织,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原先他们反清复明,可在民族危难面前,义和团开始提出扶清灭洋的旗号。就这点来说,义和团本意是好的,然而方法不对。不想着如何强大自己,只一昧的烧教会、杀教士、抵制所有外国事物和洋务运动。
【1900年:义和团成员被杀害】
可笑的是清廷也指着一帮百姓将洋人赶出去,落后的武器和军事素质,自然跟洋人斗不了。反而是给了他们一个借口,一个可以光明正大搜刮的借口,八国联军侵华就此爆发。义和团与清军节节败退,此时的清廷迅速转变态度,将责任推到了义和团以及部分官员身上。结果就是一些义和团成员被处死,一些官员被罢职撤免,图中便是义和团成员被杀害的场景。
【1900年10月:被军队“护送”的李鸿章】
其实在危局发生之时,张之洞等人便有议论,一旦北京不保、两宫丧命,就推李鸿章为总统。而李鸿章也在尝试跟孙中山接触,最后因双方都存戒心,这件事不了了之。然而李鸿章还是被推了出来,清廷需要一个背锅的人,他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李鸿章当然不会直接过乱局,洋人为保证议和顺利,便派出了军队保护他。照片中便是洋人军队护送他北上,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李鸿章受打击不久后病逝。
【1911年:第一次看到飞机的中国百姓】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飞机是再正常不过的交通工具,但对于1911年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新奇事物。第一次见它的清朝百姓都露出了惊恐的表情,想不通为何它能在天上飞,有些人被吓得不敢看、四散而逃。
【1912年:袁世凯剪辫子】
辛亥革命爆发后,握有北洋军的袁世凯成了清廷的最后救命稻草,如果他帮清廷那必然会形成南北割据的形态。但袁世凯有野心,因此与孙中山的达成协议,只要他能让清廷退位就让他当总统。袁世凯办到了,一纸优待条例换来了清廷退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此结束。出任总统的袁世凯虽然思想依然旧,却还是得为了顺应新时代,带头剪掉了辫子。
除去一些人物的丑化为,这些报纸上的图像基本符合,而从这些也能看出。当年的清廷有多么落后,又是如何饱受屈辱的,好在还有无数人挺身而出。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性命换来了今天,不忘历史,才能不再有挨打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