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中的“三易”思想。周泽云

2022-02-14   算乎易学

原标题:列子中的“三易”思想。周泽云

作者:算乎周泽云

列子,字御寇,活动于老子之后庄子之前,虽名气不及老庄,但其思想卓绝,缥缈若仙,被后世尊称冲虚真人,其著作被称为《冲虚经》,与《道德经》、《南华经》并为道家基本三经。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庄子·逍遥游》有这样的记录,其他古籍也有相关记录,可见列子御风当有其事,其修为也是可见一斑。

《易经》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三易(不易,变易,简易)思想更是影响千秋万代,在先秦诸子百家学术中亦是屡见不鲜,而《列子》更是处处可见其微。

不易,即形而上道体本源。

《列子·天瑞》提到: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

文中所说的不生者、不化者、生生者、形形者,即是不易的道体本源,故才有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从形而上的无形到形而下的万物,步步推进演变,也是不易到变易的过程,也即《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变易,即形而下化生万物的无息变化。

《易经·系辞》:形而之上谓之道,行而之下谓之器。

既然是器,自然就有了万般差别的演变。从无极到太极到阴阳两仪,再衍生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也就有了万物类象。

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耄耋老翁,体内的细胞生生灭灭,从萌芽发展壮大再到衰弱消亡,再到回归大地,因缘聚会再入轮回,无不演绎着变易之道。

《列子·天瑞》记载:若蛙为鹑,得水为㡭,得水土之际,则为蛙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蝴蝶。蝴蝶胥也,化而为虫。

整的就是讲,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各种演变,看似万物纷纭的变化,实则也是遵循大道的规律。

而我们社会文明的事态发展转变,以及个人的命运发展也离不开这种易变,或富贵贫贱,或健康疾病,或吉凶生死,都在变易之中。

简易,即是大道的至简至纯。

这个至简至纯,即是一切复杂事态后的规律。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至大至刚的力量往往也是来源于最纯粹最简单的温养。

《列子·说符》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日:“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此处说明了,影子的曲直变化在于形体的变动,而我们个人却受制于自然客观规律的影响。

可以说,列子的思想既讲了依托于万物的生化,也超脱于生化之外,以道体为本,消除内心的一切贵贱高低差别,在安命处顺中合乎天地阴阳四时,秉承贵虚齐物的观念并实践在行为上,从而才有机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也是佛教提到的破四相思想,人、我、众生、寿者。即身心契合于那玄妙的无极大道中。

知道了列子的“三易”思想,我们也明白了人生际遇不会一层不变,不管当前处境顺利或不顺,都将随着时光流逝变化而变化,只有认知到并安守不易的“初心”,方可在猝不及防的无常中悠游自在,这也是简易的自然之道。

也是我们经常说的那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将过去。

唯如此,我们才更懂得珍惜。知足常乐。福慧绵长。

提示:本文为周泽云老师原创作品,全文字字皆辛苦,摘抄请说明作者,感谢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