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细节曝光19万的起售价能否打动年轻人的“味蕾”

2023-11-22     睿财经

原标题:小米汽车细节曝光19万的起售价能否打动年轻人的“味蕾”

小米概念股迎来涨停潮,同花顺小米概念指数当日收涨。个股方面,奥特佳、佳云科技、银宝山新、沃格光电、凯众股份等多只个股涨停。消息面上,小米造车迎来新进展。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了第37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两款小米牌纯电动轿车出现在公示列表中,产品型号分别为BJ7000MBEVR2、BJ7000MBEVA1,型号分别为SU7Max和SU7,生产企业名称均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公示期为2023年11月16日至2023年11月22日。

供应商曝光

此次工信部的公示也透露了小米汽车的主要供应商。根据公示信息,此次两款产品均为新能源车辆,新能源类型为纯电动,ABS生产企业均为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储能装置种类方面,型号为BJ7000MBEVA1的产品使用了三元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为宁德时代,发动机供应商为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BJ7000MBEVR2的产品储能装置种类为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生产企业为比亚迪旗下的襄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发动机供应商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此前有消息称,小米汽车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电动汽车生产申请批准,此次入列工信部申报目录之后,如无意外,小米汽车将顺利获准生产。而此前10月25日,小米创始人、CEO雷军在其个人微博账号表示:“小米汽车目前进展非常顺利,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上市公司纷纷透露合作动向自从小米2021年3月宣布斥巨资造车以来,其造车动向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尤其是今年8月底以来,尽管资本市场持续震荡,但小米概念接连上涨。同花顺数据显示,自8月29日至今,小米概念指数累计涨幅超过22%,个股方面,光弘科技、软通动力、欧菲光、思泉新材累计涨幅均超过100%,还有智云股份、硕贝德、海泰科等100多只小米概念股累计涨幅超过20%。

在深交所互动易和上证e平台等互动平台上,小米汽车也已经成为投资者问询的重要关键词,多家已加入小米汽车供应链的A股公司也通过互动平台等渠道回应与小米汽车的合作情况。

11月16日,力源信息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服务小米多年,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代理的ROHM (罗姆)、JAE(航空电子) LUMILEDS (流明)、KDS(大真空)、ST (意法)、ON (安森美)等产品线的产品直接和间接供货给小米及其代工厂,主要应用在小米各类终端产品上。同日,商络电子董秘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通过Tier1供应商间接为小米汽车供应阻容感、二三极管、电源芯片等电子元器件。

此外,海泰科表示,目前公司汽车注塑模具已应用于包括奔驰、宝马、比亚迪、问界、小米、奇瑞等新能源车型;万向钱潮表示,公司等速驱动轴产品已经供货给小米汽车;沃特股份称已有材料牌号进入小米汽车体系,并取得部分项目。目前客户产品尚未量产,相关业务占公司销售比重较小;鹏翎股份称,公司将为小米汽车配套流体管路产品,并积极按照客户需求推进项目节奏;电工合金称,公司生产的高压连接件间接供货给小米汽车,应用于电池包和BDU等关键系统;宝武镁业称,间接供应平衡车部件等,目前也在准备进入汽车部件供应;凯众股份称,小米汽车目前尚未上市,公司的减振产品与小米汽车有同步开发业务,公司投资的炯熠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在线控制动产品领域与小米汽车有同步开发业务。

小米汽车细节曝光

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小米汽车款型已定,跟手机一样四个版本,即标准版、Pro版、Max版。另外还有一个赛道版(不会批量销售),四个版本售价集中在19-30万元。五大卖点包括:9100吨压铸(主打安全的极氪009是7200吨压铸)、26000转电机(智界S7搭载的华为新一代碳化硅电机22000转)、零百加速2.9秒,最低风阻、电池。随着小米汽车的参数、外观、配置等正式亮相,“小米汽车来晚了”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度浮出水面。

外界的谨慎,并非毫无道理。一方面,官方并未回避这个敏感的话题。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坦承,“汽车行业复杂度之高、投入之大、周期之长、容错率之低,目前业内的主流选手比我们早出发至少6年,作为一个后来者,我们必须保持谦逊,保持敬畏,全力追赶,才能胜出。”另外一方面,淘汰赛愈发激烈。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拉开了淘汰赛的序幕,一大批初创车企因为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倒闭,到了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场(编者注:地方补贴跟进,但无统一标准),又有一批玩家倒下。据“汽车服务世界”不完全统计,近5年超400家新能源车企倒闭,其中不乏威马、爱驰、知豆等“网红”车企暴雷。

与互联网的喧嚣不同,资本市场对小米汽车更为乐观。譬如,高盛于2022年年初给予小米造车340亿元的估值,2023年又多次上调小米集团的目标价,从13.2港元增至16.3港元,并将评级由“中性”上调至“买入”,而对于汽车业务的看好,是高盛上调小米集团目标价与评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小米汽车虽然拥有后发优势,也不能高枕无忧。

能否抓住用户

小米手机起于年轻人,并以此为基本盘扩张,“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年轻人的第一台平板”“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年轻人的第一台冰箱“年轻人的第一台两轮平衡车”……自然而然,“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车”成为小米汽车无可争议的标签。问题在于,汽车拥有高价值、低频率、长周期的属性,与手机、平板、电视、冰箱、平衡车等大为不同,更低的容错率或令年轻人谨慎。据《2023年轻用户汽车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年轻群体正在成为汽车兴趣用户的主力人群,在购车目的方面,“90后”更考虑上下班通勤、家人出行、接送孩子等家庭用车场景,“00后”则更考虑休闲娱乐、情侣使用;购车考虑的核心因素中,“90后”更考虑安全、动力性、空间、品牌,“00后”更考虑舒适性、成本等。那么,如何讨好年轻人,成为小米汽车不容回避的挑战。

小米SU7直面特斯拉Model 3、智界S7、小鹏P7、蔚来ET5等强劲的对手,怎么定价才是最优选,考验着雷军的智慧。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5ecc93ab59225e25bb6b813a84458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