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热点”
9.11-9.23
在这里
看全球航空
点击此处,聆听本期早读
除了全谱系的直升机模型、重点展示的新机型之外,会有哪些新意,会展示哪些与直升机相关的新展品?这是本届天津博会开幕前,笔者心中的期待与好奇的点。
横向来看,如2022年珠海的中国航展、今年的长春航空展上,都不乏直升机的身影;而对比往届,阔别4年后的这一届直博会有哪些新亮点呢?
做直升机用途的增量
走遍航空工业展区,笔者收获的第一个深刻印象便是“将直升机拆开”了。
从一个个小展台上“摊开”展示的飞行控制系统、直升机电力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综合处理与网络系统、液压燃油与环控系统、多功能合成孔径雷达、毫米波感知与防撞雷达、高温碳基复合材料刹车盘、旋翼刹车装置、挂弹架、鱼雷深弹挂架系统;到在一架拆开的直升机模型上周身“披挂”的浮标投放装置、雷达侦察/告警/干扰设备、红外定向干扰设备、激光主被动复合导弹逼近告警设备、干扰弹投放器、蒸发循环制冷系统、地形/气象感知与综合防撞系统、空中受油装置、光电转塔、搜索灯、电动绞车、担架和医疗设备等。
以及,还有另一分展区的飞机电力系统、飞机防火系统、飞机空气管理系统、发动机点火系统、发动机电加热系统等,虽然这些系统的前缀是飞机,但它们又无不可平移到了直升机身上,并应用广泛。
随着我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昔日的一个个短板都在补齐,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能在直升机内装进什么,如何持续挖掘直升机的广泛用途。
站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设备面前,我们难以抑制会想到,当我国直升机产业,在达到谱系完整这一发展目标、直升机作为飞行平台在综合性能上趋于成熟稳定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
我们能在直升机这一飞行平台内装进什么?这些设备能执行哪些任务、有着哪些用途?
这些设备中,如飞行控制、电力系统、液压燃油与环控等系统等无疑是直升机最为核心关键的系统设备,离了它们直升机就飞不起来、飞得不安稳,所以它们是“基本盘”。
而如浮标投放装置、雷达侦察/告警/干扰设备、告警设备、电动绞车等则算是在“基本盘”基础上“做增量”,做直升机的应用上的增量,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
比如有了医疗转运生命体征维持设备、担架等AC332就可以化身医疗救护机;有了地形/气象感知与综合防撞系统、搜救灯、电动绞车后,AC332就有了执行搜索救援任务的硬件基础;而浮标投放装置、鱼雷深弹挂架系统的展出,自然让我们联想到舰载直升机具备了更为强大的反潜攻潜能力;告警/干扰设备、导弹逼近告警等设备就意味着我们的直升机有了更强的防护能力、战场生存能力;地形/气象感知与综合防撞系统将增强直升机复杂地形、气象条件下的出动能力;空中受油装置则赋予直升机平台更远的航程、作战半径。
正是这些配套设备的完善、丰富,才能支撑起应急救援的需求。
这一届直博会,展示了我国直升机工业在迈过了解决有无问题的第一步后,正在通过这些机载设备来实现整机性能、功能和应用上的大步跨越。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AC系列民用直升机整机的综合性能达到“可堪大用”的标准时,还要面临着与国际直升机厂商展开市场竞争、挖掘应用场景、向用户推介与获得认可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前路很长。
“应急救援”成为核心关键词,即将“应急救援”作为直升机重点的应用场景。
核心词:应急救援
本届直博会期间,《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3—2032)》发布。
根据这一文件数据,2022年我国民用直升机总飞行时间约20万小时,各应用领域中业务量最大的是石油服务,年飞行量超过4.5万小时。
而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目前业务量最大的是航空护林,年飞行量超过2.3万小时,对比之下医疗救护、航空搜救等业务量较小,年飞行时间不足5千小时。可见,“将直升机用起来”这一点在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于直升机能被用来干什么这个问题,本届直博会给出一个重点方向是“应急救援”。
与本届直博会同期举办的中国直升机发展论坛以“直升机助力新时代应急救援事业创新发展”为主题。
而且围绕“应急救援”,我们也在直博会现场看到诸多与此密切关联的展品,特别是医疗救护领域。
刚刚过去的8月26日,AC332直升机搜索救援构型完成了首飞。
在航空工业展台,以真机形式展出了AC313A和AC332两型民用直升机,医疗转运生命体征维持设备、担架、电动绞车、搜索灯和光电吊舱等全套任务设备也集中展出。
而在空客展台展出的则是山东应急涂装的H135直升机,重点推介的应用场景也是医疗服务,并且辅以这样的介绍:“山东省航空救援公共服务体系,13架直升机和12个航空救援保障基地的建设部署,实现山东省内航空救援80公里飞行半径全覆盖。”
在北京警航展台,展板做了这样的介绍:
北京警航直升机在警务飞行之外,也还有应急处置、山区救援、医疗救助、消防灭火等应急救援任务,并且有着着重强调“特别是在实施空中紧急救援等方面,更是突出空中优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不止于此,展馆内一些中小型国际航空制造企业重点推介的自家王牌产品,也多是航空绳索、吊挂设备、灯光照明、医疗系统等,直升机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中所必需的配套装备。
北京警航展台的警用直升机型号为莱纳奥多的AW189直升机。
在Bucher的紧急医疗系统宣传页中,格外强调了该公司的紧急医疗系统可以在多种构型之间进行转换以执行不同的任务。
国际厂商深耕中国市场
而路过一个个国际厂商展台,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个瞬间是“赛峰在中国”的展牌。
根据赛峰的数据,其在中国有着2千余名员工,20多家实体,涵盖了服务与维修、销售与行政、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的业务。
赛峰的发动机产品既包括赛峰与GE合资的CFM国际的涡扇发动机(CFM56和Leap系列),也包括赛峰的涡轴发动机,此外赛峰在中国还有起落架、机轮、刹车、短舱、座椅等业务……
小小的一块展板,展示了这家国际航空制造企业在中国业务深耕和发展的缩影。
虽然我们都清楚,在中国这片大市场上怎么能少了这家国际航空制造企业的身影,但当赛峰官方给出详细数据、地点分布时,这份笼统的印象才更为具象。
同样类似的瞬间还有在紧邻贝尔的陕直股份展台上展出的贝尔407直升机。
一方面在外观上,这架直升机采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火红“腾龙”涂装;另一方面,这架直升机见证了贝尔直升机在中国市场深耕后的业绩——它是贝尔在中国交付的第100架贝尔407。
也是在本届直博会上,贝尔直升机与陕直股份宣布再签协议,将开设其北美地区之外唯一一条贝尔407直升机总装线。
贝尔展台展出的贝尔429和贝尔505直升机。
陕直股份展台上贝尔407直升机,是国内首架“中国龙”涂装。
那么,再看陕直股份展台上显眼的“可租可售、现机交付、管家服务、综合保障”这一宣传口号,可见国际厂商在推动中国市场销售的同时,也在合作、带动一些中国企业来为用户提供“售前”“托管”“售后”等全产业链的服务。
正是中国市场的开放、发展、共赢的机遇,吸引着国际企业的抱团参展、谋求合作,如加拿大国家展团、意大利国家展团,而一些企业的介绍词也是直达人心——“您有需求?我有方案!”
意大利国家展团的展台宣传册上如是写道:“您有需求?我有方案!”
普惠发动机公司展台的重点是PT6涡轴发动机,60年的使用下来已累计100万飞行小时。这组数字也是其作为行业领先者的一个表征了。
相近的角度之下看空客H135和国产的AC332直升机。国际直升机厂商在中国的持续深耕,客观上是对作为后起者的国产民用直升机来说有着的压力与挑战。
新变革触手可及
根据年报数据,我国民用直升机机队的主力是轻型直升机,占比达到40%;以活塞直升机为主的超轻型直升机同样有着高达37%的占比。
带着这组数字,我们最后来看本届直博会上航空工业展台的明星新品——AR300全电多旋翼飞行器。
其展板介绍到:“旋戈-300是一款全电驱动六旋翼飞行器,配备高性能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采用全复合材料机体结构,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能够快速实现有人及无人状态转换,在旅游观光、城市交通、物资运输等民用领域,以及战场投送、火力打击、情报获取等军事领域具有独特作用。”
不妨畅想一下,超轻型直升机被AR300这类“新形态”垂直起降飞行器所取代的那一天……
AR300/旋戈-300是全电驱动六旋翼飞行器。
从另一视角来说:在直升机这一品类,国际厂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行业优势地位和深厚的经验技术积淀;因此,发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对于我国的航空工业、直升机工业来说也是一次“切换赛道”的机会,是在新兴航空技术领域与国际同行并跑的机遇。
无人直升机未来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AR500家族已交付用户使用,在森林消防、海事巡航监管、通信保障等有所应用。
“电动”是近年来的热门航空新技术,图为中国航发展台展出的80千瓦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
在本届直博会期间,航空工业召开的第三届“领航”学术论坛中,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城市空中交通等正是论坛的主题之一。
所以,在当下国际航空领域eVTOL方兴未艾、我国航空工业同样在聚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一起期待下一届“直博会”会上,看到更多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出现……
排版:陈奕煊
策划 | 文案:郑宇航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看航空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点击卡片即可获取全文
波兰持续提升国防开支,军贸展会下单多套航空及防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