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情感树洞。点击上方“关注”,你的故事,你说,我听
几年前,一位姑娘在知乎上留下这样一个问题:
她与男朋友谈恋爱快两年了。男生从来没有跟她谈起过结婚的事情。她有些沉不住气,借着男生家要买车一事,硬生生地与男生谈起了结婚的事情。
因为在她看来,男生家要买车的话,那为什么不买房呢?结婚是需要有新房的呀!房才是刚需呀。
但男生却说,他家不想买房,因为他妈妈之前已经全款买了一套住房,如果结婚的话,是可以住进去的。
于是,她向男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彩礼要十万,房子在他们登记之后,要变更房主为男生和她的名字。而自己家条件一般,所以她家没有陪嫁。
男生母亲不同意。房子不能改名,但可以给简单装修;彩礼为五万,由男生和她一起攒,婚纱照、三金由男生攒钱给她买;一年半后再结婚。
这个条件,她家里不同意,姑娘也觉得委屈,但姑娘又很爱男生,感觉很困惑,想问问知友们,这个条件能答应吗?
我也很好奇知友们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去翻了翻答案。
看了答案之后,我松了一口气,知友们的三观都非常正。有一位知友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他说:
“这年头抢劫不叫抢劫,改叫结婚了。”
我们说,婚姻只有爱是不够的,于是有人就打着婚姻的旗号大捞物质财富;我们说,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事,于是家人们都举起明晃晃的刀,硬逼亲家把所有钱都掏出来,自己坐享其成;用婚姻敛财,靠婚姻扶贫。
婚姻到底是什么呢?让人困惑。
结婚这么多年,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婚姻是两个人不懈努力打造的幸福安乐窝。
我是大学毕业三年后结的婚,从工作开始攒钱,三年时间的积蓄根本买不起房子;老公情况跟我一样。所以我们的婚房是一处简单粉刷后的出租屋。
没有房子、没有彩礼、没有车子,只有婆婆给我买的三金,真是三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多一件都没有。
两人相互鼓励着努力工作,四年后买下了单位的一处房改房,仅仅五十平方;结婚十年,才买了人生中第一套商品房。后来的生活就越过越好了。
说自己的故事,目的是想说,人不能总躺着,或者总寄希望于别人,哪怕父母也不行。自己的生活只能靠自己。
靠自己什么?靠自己的眼光、靠自己的努力。
靠自己的眼光,发现人品好、有担当、三观一致的好男人与自己为伴;
靠自己的努力,不等不靠,好的生活由自己努力得来,哪怕婚姻之初由父母打下了物质基础,但未来更好的生活,只能由两人共同努力去创造,靠不上任何人、也不要靠任何人。
伴侣就是你的战友、你的队友,你们要想赢,就得同心、步调一致、不离不弃,否则所有的人生规划又得重新从零开始。
说了这么多,其实今天是想说一个很温暖的故事。因为大家从平台上看多了拼算计、耍心机的婚恋故事,我们需要更多的正能量,来呼唤这个社会的真善美。
故事的讲述人是读者丁欢(化名),故事的主人公是她的哥哥和嫂子,姑且管他们叫丁生和丁嫂吧。丁生与丁嫂现在都已经进入不惑之年。
丁生与丁嫂是中学同学。当时两人只是普通同学关系,最多是丁生暗中喜欢丁嫂,没敢表白。
高中毕业之后,丁生南下打工,丁嫂继续读了中专,毕业之后家里出现变故,听说丁生在南方混得还不错,就投奔老同学去了。他们的恋爱其实是在南方打工的日子里开始的。
丁生非常爱丁嫂。丁欢说她哥哥对嫂子,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飞了。但他的感情并不卑微,因为丁嫂懂。
正如廖一梅曾说的: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遇到懂得。
丁嫂很珍惜两人之间的懂得。
其实,丁嫂是个苦命的人,生母在她上小学的时候因为车祸去世。父亲一个人带着她,直到她上了初中,才与一直关心照顾他们父女的女人结了婚,随后生了她的妹妹。妹妹一岁时,父亲也像村子里的青壮年一样,出外打工去了。
继母是个善良的女人,把丁嫂当成自己的孩子,只是丁嫂自己心里过不去,总是冷淡继母和妹妹。
直到父亲在工地上被预制板砸死,她才意识到,她对与自己有着相同血缘的妹妹有着一份责任,这才一点点接纳了妹妹的母亲、她的继母。
没有男人的家庭,继母精神垮了,丁嫂成了顶梁柱。为了挣钱,她投奔丁生而去。
这样的经历,让丁嫂很坚强也很独立。两个人在南方爱得如胶似漆。
后来丁生听人说,去国外工作挣得多,就动员丁嫂和他一起通过劳务输出,到国外去挣大钱,再辛苦一段时间,多挣点钱,回来把婚事给办了。
但这时,继母查出乳腺癌晚期。丁嫂从南方回到了家乡,抱着妹妹哭了好久。
继母的病像个无底洞,让丁嫂一筹莫展。而丁欢母亲开始劝说儿子与丁嫂分手,这家人的负担会拖垮她的儿子。
丁生没有动摇,而是选择一个人出国打工,赚钱帮丁嫂继母看病,帮丁嫂养家。
丁欢说,其实她父母并不是自私的人,都是因为心疼自己的孩子,而丁嫂继母的病也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才狠心出此下策。但看到儿子心意已决,便也不再劝说。
继母不忍心一直拖累丁嫂和丁生,极力说服丁嫂放弃她,把丁生寄回的钱攒起来,办一个漂漂亮亮的婚礼,让她父亲泉下安心。
丁嫂不肯,但继母执意出院。第二年冬天继母去世,妹妹才上初中。
在家乡,工作不好找,也不挣钱,丁嫂有心再出去打工,又怕耽误妹妹的学习,只能在家里伺弄家里几亩田。
小姑娘学习特别好,丁嫂不忍让妹妹辍学,只有拼命地劳动,什么活都干。而丁生每年可以回国一次,他对丁嫂作出了承诺,他会承担妹妹直到大学的费用,同时向丁嫂求婚。两人约定一年后,等丁生回来就结婚。
在丁生与父亲商量他们的婚事时,丁欢听到了哥哥与父亲的对话。
丁生说:“爸,我和她要结婚了。我只想告诉您和母亲一声,你们什么都不用为我们准备。我在国外攒了些钱,准备给她买房。房子让她自己去选,必要的时候,请爸爸给她一些参考意见,房子是给她买的,所以写她一人的名字就好了。”
丁欢父亲说:“这怎么可以?只写她一个人名字,万一——你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这几年你辛辛苦苦为了她家,做得已经够多了。”
丁生说:“她不是这样的人。您反对也没有用,这几年她为我牺牲也很多,我们的同学结婚的结婚,生孩子的生孩子,她也一直在等我。我认定她,也相信她。我自己挣钱给媳妇买房,理所当然。”
丁嫂按丁生的吩咐,在镇上买了房,在丁生父亲的协助下,把房子简单装修好,也布置好,就等丁生回国了。
一年后,丁生终于回来了,两人举办了婚礼。婚后用剩余的钱在镇上开了个小饭店,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
而丁生对妹妹的承诺也一直履行到妹妹结婚前。
丁嫂妹妹非常懂事,本来学习就很好,在经历了家庭变故之后,学习更加努力,后来考上了北京一所很好的大学,成了一名律师。她对姐姐姐夫还有丁欢一家,充满了感激,对两家每一个人都特别好,即使在北京工作,她几乎每年春节都要回到家乡看望姐姐和丁欢一家人。
爱,是什么?是保护、是奉献、是付出;
婚姻,又是什么?是承诺、是责任、是担当。
这个故事中几乎每个人都在为爱付出,不计回报。
它没有利益的博弈、没有充满心机的算计和计较,在物质的现实中,它只有暖暖的爱意。
这样的婚姻比较于,为了彩礼、为了陪嫁、为了能在婚姻中多捞几个钱而斤斤计较、尔虞我诈,更是让人向往。
婚姻,让两个成年人在爱的基础上,共同生活并分享着生活。虽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婚姻都有着自己的定义,但无论如何定义,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一点,就是要足够爱对方,这样的婚姻才会是幸福的。
文 | 禾田飞歌
图 | 网络
END
今日互动话题:
你最向往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