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乐藻原产于美洲,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伊乐藻以其速生、优质、高产、耐寒、适应能力强、适口性好、可食率高等优点,在我国已被广泛引种于河蟹、淡水小龙虾、草食性鱼类等养殖池中。在稻田养殖小龙虾过程中,伊乐藻的规模和长势是决定稻田养殖小龙虾成败的关键之一,同时对小龙虾的品质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伊乐藻栽培季节
伊乐藻耐寒能力较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能以营养体形式进行越冬;5℃以上就可生长,只要水体无冰都可进行伊乐藻的栽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水稻收割结束后,应尽快进行伊乐藻的栽培,因为这时水温尚处于适宜状态,利于伊乐藻扎根生长并能够在休眠期来临之前形成一定种群规模,同时为伊乐藻安全越冬以及返春后快速生长并迅速形成较大规模产量创造条件。
二、稻田整理
用于养殖小龙虾的稻田必须进行适当改造:周边开沟修坡,田埂加高加宽,畦面翻耕耘平等。刚刚翻耕浸水的稻田,由于水稻秸秆集中腐烂,剌激细菌、藻类等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机碎屑、腐植酸等,导致水体呈紫红色(俗称铁锈水)。铁锈水对伊乐藻栽后扎根生长十分不利,因此,伊乐藻的栽培必须在稻田锈水期过去后才能进行。为了防止铁锈水大量产生和尽早栽培伊乐藻,稻田的畦面可暂不翻耕或只进行局部条带状翻耕。
三、伊乐藻栽培方法
伊乐藻的栽培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撒播法:首先将伊乐藻的茎干切割成长10~15厘米的播穗,在田水抽干后,立即进行播撒;随后,用笤帚轻拍伊乐藻播穗,使其浅埋于泥浆中,经过10~20小时沉淀,泥浆基本凝固后,向稻田注入深5厘米左右的浅水即可。撒播时,千万不可整田均匀播撒,要呈条带状播撒:条带宽度控制在30厘米以下,条带之间的间距5~8米;条带中的播穗要尽可能分布均匀,不可堆积在一起。二是栽插法:首先将伊乐藻茎干切成长10~15厘米的插穗,然后将插穗3~5根为一束插入泥中;栽插深度在2~3厘米;可采用单行或双行栽插,单行栽插时,株距控制在10~15厘米,行距控制在5~8米;采用双行栽插法时,株距控制在10~15厘米,小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大行距控制在5~8米。栽插时,田水深度控制在5~10厘米。
以上伊乐藻的栽培方法只适用于稻虾轮作的田块;在稻虾共作的田块,伊乐藻种植只能局限于四周的大沟及畦面宽行浅沟等处;其他水稻种植区不可种植伊乐藻,以防伊乐藻与水稻争肥而影响水稻产量。
四、栽后定苗
在伊乐藻栽后的第二天,对田块进行一次全面巡察:对漂苗进行重插,对漏栽处进行补苗;同时施入碳酸氢铵1~2千克/亩,以加速泥沙沉淀,促进伊乐藻茎节生根。
(微信公众号:“湖北小龙虾”已开通全国小龙虾每日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