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少年的你》,将校园暴力的话题带到了众人面前。很多父母都以为,校园暴力离自己的孩子很远,但是其实孩子在遭受暴力的时候,不会主动告诉你。
现在的孩子有个性、爱张扬,很多时候因为一点点小问题就会引发矛盾,如果处理不善,会出大问题。
女生将男班干部打得住院
据媒体报道,近日,绵阳理工学校高一女生王某静想当副班长,但却弄出了“大事情”。
事发前,王某静通过在班里的群发信息,表达自己相当“副班长”的意愿,希望全班同学能投自己一票。
当时,班干部小贾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在群里回复了一个“呕”字。当晚,王某静找班长理论,为什么自己不能当副班长。在理论过程中,王某静和班长吵起来,顺手将小贾的衣服扔到楼下,随后发生了互殴。
对于是谁先动的手,双方却各执一词。王某静称,是小贾先打的她。但是小贾坚称,自己没有动手,还被王某静扇了5个耳光,并且被对方扯着头发撞墙,最终晕倒之后送院救治。
对此,学校方面表示:该学校承担的责任会承担,至于孩子的责任,等孩子治疗好了再追究。因为小贾的父母已经报警,所以派出所也介入了调查,如果调解不成功,小贾父母可以走司法途径解决。
班干部要凭能力而非拳头
一般来说,班干部是其他同学经过思考之后选举出来的,代表的是同学们对你这个人的认可。谁觉得自己有能有承担班干一职,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但如果你表达意愿之后,别人不愿意选择投你票,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还是要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如果一言不合,只想通过拳头来解决问题,那请问谁会服你?
对此,有网友表示:自己想当班干,别人发一个‘呕’字,你就不能接受了,那以后工作,是不是同事不同意你的时候,你也是用这种方式来对待?做人,连基本的气量也没有,如何服众?
说老实话,从王同学的这种做派来看,换做笔者是她的同学,当时也不会愿意选其当副班长。作为一个女生如此剽悍,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明显有些蛮横无理的味道。
也希望这事对于双方孩子来说,都是人生当中的一个深刻教训吧。
学生学知识与修身都重要
从《少年的你》到现实中的校园暴力,不禁让人心中充满疑问,现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为何动不动就如此暴躁?
从这些施暴者来说,他们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家庭教育的缺失,自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冲动和张扬的个性,做事从来不考虑要承担的后果,这样真的不好。
年轻的确有张扬的资本,但是这种张扬的资本,不是用暴力来凸显你的与众不同,而应该用自己的能力,但真正明白这样的又有几个呢?
此前,笔者看过这样一个新闻。两个在读初二的男生,平常彼此之间有矛盾,经常会搞些小动作来泄愤,比如淋湿对方的衣服或者床铺。但最近两个人的矛盾升级,其中一人竟然将洗衣液,倒入另一人的酸奶里面。结果同学喝了之后肠道被灼伤,还患上了抑郁症。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孩子明显走偏了,倒洗衣液的男生父母竟然还表示,对方小事大作,还没有严重到报警的地步。
这对父母绝对是神了,将心比心,如果别人家孩子这样对你的孩子,别人的父母这样对你说,你会是怎么样的心情?
孩子性格好不好,日常表现如何,跟父母自己的品行和为人,有着直接关系。他们都是需要父母关心和管教的,身为父母应该有一个父母该有的模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PskoG4BMH2_cNUg-vz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