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观”地大物博俄罗斯(上)欧洲部分

2019-07-20     后宫地图三千

俄罗斯堪称地大物博,既是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全世界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达1700余万平方千米,几乎是中国的两倍,也几乎是整个欧洲面积的两倍,它横亘在地球之北,仿佛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大洲或者一整片大陆。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西横跨160多个经度,南北跨40多个纬度。从时区的角度看,俄罗斯的最西边属东2时区,最东边则属东12时区,当俄罗斯最东边还是下午两点,阳光灿烂时,它的最西边已经是深夜12点了。俄罗斯领土仅就陆地而言,东西之间的距离约9000千米,南北约4000千米。由于疆土广大,俄罗斯既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也是海岸线最长的国家。

俄罗斯有广袤的领土,地形也多样,但不复杂,因为俄罗斯的地形有一个特点:块状结构明显,容易区分。总的来说,俄罗斯的地形可以分成四大块: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山地,四块中的后三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伯利亚。

平阔富饶的东欧平原

东欧平原横跨欧洲东部的大平原,基本上位于俄罗斯境内,又名俄罗斯平原。它东起乌拉尔山,西至波罗的海,北起北冰洋,南至里海和黑海,总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东欧平原显著的特色就是低低的平原与稍高的丘陵交织在一起,使地形有起有伏。它及周围还有两座山脉——乌拉尔山和高加索山;三片大水——拉多加湖、里海与黑海,外加两条大河顿河与伏尔加河。

东欧的两座大山

乌拉尔山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界山,从亚欧大陆的最北面一路往南,直到最南的乌拉尔河,这条河继承乌拉尔山的路线,南流直至里海,构成了欧洲与亚洲的天然分界线。乌拉尔山上的石头由于长期被风吹日晒雨淋,不断侵蚀,有的山页已被夷平,成浑圆状。乌拉尔山的东坡与西坡也颇有些不同,西坡比较平缓,从这里慢慢过渡到东欧平原, 东坡则比较陡,像台阶一样大步大步地向西西伯利亚平原猛降。就山势的整体情况看,乌拉尔山是由几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的庞大山系,整个山系自北而南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分别被叫作上极地、下极地,以及北、中、南乌拉尔山。乌拉尔山的另一个特色是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山脉之一,森林、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

与乌拉尔山一样,高加索山也是亚欧的界山,是亚欧之间的南界。由于它山势十分雄伟,常常被称为大高加索山。大高加索山自西北向东南横亘在亚欧边境,是十分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又可以分成两部分:山脉北侧称前高加索或北高加索,山脉南侧称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大高加索山全长1200多千米,分东、中、西3段。东、西两段山势较低,中段窄而高峻,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米,其中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00多米,是欧洲最高峰,山上还有2000多条壮观的冰川。高加索山是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山脉之一,计有四大特点。

一是森林、矿产、水利资源都十分丰富,其中油气和矿产资源更是有名,例如巴库油田、恰图拉锰矿和亚美尼亚铜矿都是世界上数得着的大油田和大矿藏。

二是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明显。例如北高加索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往南到了外高加索则是亚热带气候,有的地方还是近似热带的湿润气候,到了东部的低地则成为亚热带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三是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山势高耸,有时相邻而立的两座山之间实际的距离很大,要从一座山走到另座山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所谓“隔得听得见,见面走半天”。

四是由于上面的原因,使两地之间可能近在咫尺,然而咫尺天涯,相互之间来往殊为不易,结果造成近在咫尺的两个居民点之间语言风俗的差异都很大,成为不同的民族。小小的高加索山周围有超过50个民族,大者百万人,小的只有几百人。据说古代罗马人同这里的人交流竟然需要80多个翻译,因此高加索山又被称为“语言之山”。

东欧的三处大水

东欧平原有三处大水第一处是拉多加湖。拉多加湖是欧洲面积最大的湖,它过去称为“涅瓦湖”,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西北部,西边隔圣彼得堡只有约40千米,属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州。拉多加湖湖面海拔只有5米左右,湖长200多千米,平均宽80多千米,大体呈方形,包括岛屿在内的总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湖水平均深度约50米,南面较浅,北面较深,最深处在瓦拉姆岛之西,达230米,湖水总蓄积量超过900立方千米。这个数目是多大呢?作个比较吧,中国第一大湖鄱阳湖的蓄水量约是26立方千米,不到拉多加湖的1/30。

就成因来说,拉多加湖属于构造湖,是由第四纪冰期时的冰川侵蚀而成:巨大的冰山在现在拉多加湖所在的地方划过,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深坑,若干万年过去,深坑积水成湖。这种侵蚀作用也形成了拉多加湖的特征:北岸悬崖壁立,使人望之心惊;南岸则地势低平,有许多沙洲与石滩。

对于俄罗斯而言,拉多加湖另一个重要意义是交通方面的,它的西南方有涅瓦河直通波罗的海,加上在俄罗斯北部的白海与拉多加湖之间有水路相通,因此拉多加湖就沟通了白海与波罗的海,同时,通过运河,拉多加湖也同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沟通了,这也就等于沟通了伏尔加河与波罗的海,这对于俄罗斯意义重大。

在拉多加湖往东南方,有更大的里海。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或者也有人说是内陆海,它位于欧洲与亚洲东南方的交界处,高加索山之,乌拉尔河之南。南北长约1200千米,东西平均宽30余千米,湖岸线总长约7000千米,总面积近39万平方千米。根据水深及海底地形等情况,里海可以分成北中南三部分:北部是从岸上顺延下来的冲积平原势平坦,水最浅,平均深度只有5米左右;到中部后海底就凹了下,地形比较复杂,水比北部要深得多;到南部后,海底简直像个桶子般凹了下去,海水最深处超过1000米。注入里海的河流共有130多条其中有两条大河—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

对于里海周围的人们,里海最大的价值是石油。里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都极其丰富,其石油储藏量据说可与波斯湾相匹,可以给沿岸国家的人民带来简直无法想象的巨大财富。

在里海之西有黑海,它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俄罗斯之西南部。黑海是一个国际性很强的海,周围有大量邻国:东南有格鲁吉亚、土耳其在东岸,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在西岸,乌克兰在北岸,俄罗斯则在东北岸。此外,在黑海之东北,通过一条狭窄的刻赤海峡,黑海还往里伸进了一下,又形成了一个海,即亚速海。在黑海的西南面,经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与地中海相连。

黑海的总体形状是东西宽,南北窄,东西间的距离最长达1000多千米,南北最窄处只有200多千米,海岸线总长3000余千米,总面积约46余万平方千米。虽然黑海是海,但水相当淡,含盐量只有正常海水的半。黑海最大也最令人惊奇的特征是,在黑海干米深的水中,只有从水面往下到70米左右的地方才有大量鱼虾海藻等生物,到了约70米以下或者近岸处到了约100米以下,就再也找不到这些活蹦乱跳的生物了,这里万籁俱寂,成了不折不扣的“死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主要是因为黑海海水中,上层与下层海水之间的垂直流动十分弱,这样,上面的这层由于靠近天空,空气中的氧气可以溶进水中,但到了70米左右的深度下,空气中的氧气再也没办法溶入了。本来,在正常的海水中这问题可以通过海水的上下对流来解决,但在黑海,由于海水之间没有对流,就造成深层海水的缺氧,这样,没有氧气自然也就没有动物了。而且还不止于此,从这个深度起直至海底,海水中溶解了大量有毒的硫化氢,将之变成了“毒水”,这样,除了极少数不需要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依靠硫来生存的细菌外,更没有任何生物能够存活了。

备受争议的克里米亚大桥

东欧的两条大河

顿河是俄罗斯欧洲部分次于伏尔加河的第二大河,它发源于东欧平原的中俄罗斯高地中部,发源之后南流注入亚速海,总长近2000千米,流域面积超过40万平方干米。顿河的支流众多,其中有一条河名叫“静静的索斯纳河”。由于支流多,总流量很大,入海口的流量近干立方米/秒,每年人海的水量约30立方千米。河水补给主要靠雪水,它流经的地区深入内陆,大部分降水都是冬天的雪,因此在融雪的春天就是它的汛期,这时水位最高,秋冬季为枯水期,水位最低。顿河河水营养丰富,浮游生物众多,因此鱼也很多,每年都有大量渔获量。

在顿河之东还有伏尔加河,它是欧洲最长的河,流程超过3500千米,也被尊为俄罗斯人的母亲之河。伏尔加河发源于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之间的瓦尔代丘陵,一路流经的地区坡度都比较小,流速缓慢,河道也弯弯曲曲,形成许多沙洲和浅滩,到接近入海口时还分成了许多分汊注入里海。

由于水量巨大,水流平缓,便于利用,伏尔加河沿岸兴建了许多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给周围地区带来巨大的水利之便,使流经的土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水电站年发电量可达几百亿度。

也由于水量大、水流平缓,使伏尔加河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道,几乎全程都可以通航,加上支流,通航里程达上万千米。又由于沿伏尔加河修建了许多运河,例如伏尔加一波罗的海运河、伏尔加一顿河运河,再加上北方的白海一波罗的海运河,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工业区同伏尔加河沿岸区、乌拉尔区以及里海沿岸通通联结起来,实现了白海、波罗的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的五海通航。一艘轮船从北冰洋出发,往南可以开到波罗的海、里海或者黑海,通过黑海又可以一直开进地中海。在这个如此庞大的水运体系里,伏尔加河无疑是核心,因此它也是俄罗斯最繁忙的水道,货运量和客运量均占了俄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被俄罗斯人亲切地称为母亲之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O2zFWwBmyVoG_1Zew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