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拯救楼市呼声此起彼伏,党媒10字紧急回应释放两大信号

2020-02-15   专聊房君

房子,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对象,楼市更是大家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这不奇怪,一方面房子是大家的生活必需品,在城里居住,就得买房,另一方面,房子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最重大资产,随着这些年房价不断上涨,按照2019年全国新建商品房均价9310元/㎡算,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也需要近百万巨款,对于我们的普通工薪家庭来说,买房压力确实不小。

对此,国家无疑是最清醒的,持续不断的楼市调控,让2019年的住房市场在平稳中渡过。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2020年,人们给予了更多期许,没有房子的群体,希望2020年的房价能够降一降,有多套房的人则更为敏感,毕竟房子意味着财富,哪怕是降1个百分点,也是好多的钱,所以,对他们来说,即使不涨多少,起码也不希望降。市场的博弈就这样交织着,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这种“平衡”。

一方面,封城、封小区、封村限制了人员流动性,全面关闭售楼部让商品房交易活动戛然而止。另一方面,房产开发企业复工大面积延后,房屋建造工期相应顺延。突然之间,开发商没有了现金回款,但融资利息、人员工资等等仍然继续产生。

当然,开发商也没有坐以待毙。大家不约而同的想起了线上销售,其实这不是一个新鲜玩法,就房子这样的大宗资产来说,现场买都可能遇到各种问题,何况在网上这样看不见摸不着的环境中交易,结果可想而知,顶多蓄蓄客,交交订金(不是定金),终究难以形成最终交易。所以,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房企的困难有目共睹。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困难,各地政府也正在采取积极行动,以帮助行业渡过难关。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西安、天津、南京、深圳、武汉、浙江、上海、无锡、南京等省市,均发布了楼市相关扶持新政。比如无锡发布的17条救楼市新政,覆盖了资金补助、缴税延期、贷款支持、延迟缴纳土地金、降低预售门槛、顺延开竣工时间等多个方面,非常全面而有力度,还比如湖南衡阳发布了包括给予购房补贴等在内的17条楼市新政。

当然,各地房地产协会就更为“直接”了。比如江西、安徽省级房地产协会都不约而同呼吁,包括放松限购、降低税费、降低首付比例等方面措施,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房地产协会加入呼吁队伍来。而全联房地产商会就显得比较含蓄,在2月13日撰文提及“房地产行业体量大,上下游产业链长,若地产行业出现动荡,上下游产业链也势必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并极易引发金融风险”。含蓄归含蓄,但措辞还是非常的有力度的,意思是如果不拯救房地产,后果是极其严重,会产生金融风险。

一夜之间,拯救楼市呼声此起彼伏。不少关注楼市的网友就问了:能如愿以偿吗?对此,党媒经济日报以《“稳楼市”不等于放松调控”》为题进行了紧急回应,10个字至少释放了两大信号。

文章指出,河北、天津、重庆、浙江、上海、南昌、杭州等十余省市集体出台针对房地产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的阶段性纾困新政,有声音认为是国家放松楼市调控。文章援引专家的话说,当下楼市调控不可能放松,新政的出台是为缓解房企的资金周转压力,保障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既不愿意看到楼市暴涨,也不愿意看到楼市暴跌,只有稳定才能抑制风险“,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稳”字。

笔者认为,央媒对当下各地出台救楼市的政策回应是及时而正确的,释放了两大方面信号:

一是一定程度支持楼市恢复发展是必要的,相信后面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进来。正如文章所说,这次风波对楼市的阶段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房地产关联50多个生产部门,房地产市场恢复发展,有利于就业稳定和社会稳定,出台相关楼市扶持政策,可以将这次风波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降到最低。特别是对那些受风波影响严重的地区,以及三四线城市,预计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楼市政策,帮助房企渡过难关,同时也让市场恢复信心。

二是新政不会与国家“房住不炒”定位相冲突,房价、楼市不会发生大起大落。其实,国家对楼市的定调一直都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在特殊时期,各地的楼市调控政策也应该是“一城一策”,市场低迷了,就需要帮助一把,市场过热了,就会抑制。这次风波对短期的楼市影响不言而喻,各地出台维稳楼市的政策也是建立在“房住不炒”定位基础上,在买房市场上,无论是发放购房补贴,还是调整房贷利率等措施,都应该是倾向刚需,而不会是炒房客。

言而总之,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所期待的楼市新政,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会有一定程度兑现,但我们不能抱有过多期望,大概率还是维持楼市整体平稳运行,对于开发商来说,在政策呵护下,能够生存下去,减少烂尾楼情况发生,对刚需来说,随着一些购房利好政策出来,加上开发商的折扣优惠,未必不是一个出手的机会。

学习更多房产和购房知识,欢迎关注下方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