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2日,全国累计2348人在新冠肺炎疫情失去生命,其中也有医护工作者,肖俊就是一位来自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的殉职者,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倒下,常常令人泪目……
肖俊医生
2月21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官微发布消息证实,2月8日18时13分,因抢救无效,感染新冠肺炎的肖俊医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2月22日,肖俊的妻子陈敏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介绍了丈夫感染前后忘我工作的细节。
陈敏说,1月18日,丈夫就身体不舒服,19日出现发烧,20日CT检查确诊。
“他是普外科医生,但医院人员紧张,他坚持要参加救治工作。中午12点多下班赶回家,急急忙忙吃完饭就急匆匆返回医院,我让他休息一会,他说病人太多……”陈敏说。“肖俊告诉我,1月10日开始,医院门诊看发热的病人就很多了,有些发热病人还有其他病症,就到他所在的普外科诊治……”
49岁,又是科室的骨干,正处于事业巅峰期,被疫情夺去生命,令很多同事唏嘘不已。
2月22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一位同事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表示,“无论是在同事还是患者眼里,肖医生都是始终面带微笑、对人充满关心,感觉很温暖的那样的人,对于肖医生的离世,大家都很悲痛……我流泪了,一位熟悉的同事,突然就没有了,那样的心情别人是无法感受的……”这位同事哽咽着表示,医院已按程序为肖医生申报烈士,目前正在办理中。
在同事眼里,每一项新的医疗技术引进后,肖俊都会积极地去学习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刘仁胜回忆,1991年,肖俊进入医院工作,勤奋、刻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一项新技术引进后,肖俊都会积极地去学习,敬业、认真,非常具有上进心。1998年,在抢救一位重症患者时,考虑到病人病情反复,肖俊曾在医院守了三天三夜,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一直等到病情稳定下来,肖俊才松了一口气。
1998年,肖俊为抢救重症患者,曾在医院守了三天三夜
“2月8日晚上,医院通知我们家属去领了死亡证,但疫情严重,他的骨灰至今都没有领,他走时我们没有见最后一面,他没有交代后事,没有给我留下一句话……”
陈敏说,丈夫确诊后因为医院床位紧张,曾在家隔离4天,后来又转到金银潭医院救治。她还清晰地记得,夫妻俩最后相处的点滴。
发烧 最爱吃的排骨一口没动
“1月20日,晚饭我给他做了他最爱吃的排骨,但他发烧,一口都没吃。他平时喜欢喝一口酒,那天也没喝,他就坐在一旁远远地看着我们母女俩吃饭,他还是担心给我们传染上,那是我们家在一起的最后晚餐……”陈敏说,丈夫发病后,要求我们把碗筷都分开,就担心感染我们。
“他住院后,好几次都不让我们去看望他,也是担心我们被感染,我们只能通过微信交流。”陈敏哽咽难语,“1月29日,病情已经非常危重了,他还在微信里宽慰我说,没有发烧,今天情况蛮好,还问我女儿好不好,还担心我们母女俩有没有感染……一直到他陷入昏迷。1月30日,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让我做好心理准备……”
夫妻今生今世最后的微信互动
陈敏提供给华商报记者一些微信截图,这是夫妻俩今生今世最后的互动交流——
“他们(金银潭医院)这里最近陆续有人治好,我觉得我会逐步康复的。”
“对,我的老公最棒”,“晚上要早点休息,睡眠好恢复快。”
“现在主要是胸闷,有些喘不过气,要吸氧。”
“我们吃的那个药,真的杀病毒。”
“我打针打到了3点左右,吃了三餐饭,喝了一杯牛奶,一杯酸奶,八杯水。”“你一定坚持多吃点饭菜和牛奶。”
身体好喜欢跑步看电影和唱歌
陈敏说,她没想到丈夫的病情会急转直下,“去年10月份,他刚刚度过49岁生日,他平时身体很好,喜欢跑步、看电影和唱歌,他平时上下班都是步行,走去走回6公里。”
肖俊是家中长子,家里还有一个残疾的弟弟,“公公今年76岁,婆婆73岁,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好。” 唯一让陈敏略感欣慰的是,疫情发生以来,一家老小都没有感染。
去年刚评上副教授还说要请客
陈敏还说:“去年11月份,肖俊评上了副教授,就是副主任医师,他还说要请他们科室的同事一起吃饭,没想到会这样……”
42岁的陈敏是企业职工,2008年病休在家,里里外外都靠丈夫支撑。“家里的水电气都是他买,我只是在家做饭,他突然走了,一句话都没交代,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该咋处理……”陈敏说,丈夫一个月加上效益工资有6000多元收入,除了每月1600元的房贷之外,剩下的用来支撑这个家。
肖俊和妻子有一个女儿,今年已经18岁了。因为父亲的离世太过伤心,她婉拒了华商报记者的采访,但最后时刻父女俩的微信交流,足以证明这份难以割舍的爱。
“爸爸,醒来一定要回消息。我好想你。我永远爱你!”
“爸爸,今天是你昏迷的第三天,明天是妈妈的生日,为了我们,你要坚持住啊!”
“要快点好起来,等扛过去我们还要吃好吃的。”
“好的,那你要安心学习,疫情结束后我们一起出去吃好的。”(肖俊回复)
如今,父女俩的这个约定,今生再也无法兑现。
陈敏告诉华商报记者,女儿在武汉读高三,女儿学习成绩不错,考上二本线没问题,她很爱父亲,父女俩感情至深。“他说当医生太辛苦,还要上夜班,一直希望女儿能考一个师范院校,将来去教书。他还和我商量过,他要攒年假,就是为了今年能陪女儿一起参加高考……”
陈敏表示,因为丈夫始终担心传染,所以疫情发生以来,她都没有带女儿去医院看望,为此,女儿对她甚至产生了误会。 华商报记者 李华 编辑 李振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热线电话029-88880000)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华商报】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