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生活,只会收获“怨恨”,换来孩子的不解和疏远

2019-10-01   陈青青说育儿

文|陈青青说育儿(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朵朵,记住妈妈的话啊,在学校一定不要和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同学当好朋友,今天一放学就早点出来、不要在教室里逗留,妈妈在老地方接你下学。”这是刚刚上小学五年级的朵朵每天早上去学校都会听到妈妈告诉她的话。从朵朵出生那刻起,朵朵的妈妈就成为一个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朵朵成长教育上的全职妈妈。朵朵可以和班级里的哪个孩子交朋友、不该和哪个孩子说话、下学最晚几点需要走出校门、晚上最晚几点要上床睡觉、不能穿什么样式的衣服、不能看什么类型的书籍……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妈妈对朵朵都有一个制式要求。有一次,朵朵所在班级的王老师组织孩子们每人在本子上写一句最想对妈妈说的话,朵朵毫不犹豫的写出“希望妈妈不要对我有很多的要求和规定,我不喜欢妈妈总是要求我按照她的想法做事情,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希望自己每天都是快乐的。”事后老师及时和朵朵的妈妈进行了沟通,朵朵的妈妈这才意识到,原来自认为对朵朵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制式要求,是希望她能够成长为更好的孩子,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朵朵的心里,对于她这样的做法是感到不快乐且有怨言的。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其实很多,因为在父母的心中,孩子永远是不会长大的。太多的父母习惯性的对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干涉,在他们心中,如果孩子的人生轨迹可以被定义,他们便是最好的引路人。当然作为父母,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父母往往没有考虑到的是,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感知生活的乐趣,更有甚者会让孩子感到窒息和压抑。常此以往可能会滋生孩子的“埋怨”情绪。

一、父母为何总是喜欢干涉孩子的生活

1.“你还是个孩子,这件事得听我的”。对父母而言,认为孩子年纪还小,对于这个世界还没有形成完全的认知和是非观,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需要自己做决定和处理的事情上总是喜欢“一言堂”,不给孩子处理自己生活的空间。

2. 对孩子充满担忧,从源头避免错误发生。很多父母喜欢过度干涉孩子生活,究其本质,还是担心孩子自己处理事情会出错、会吃亏、会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作为父母,会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干涉孩子对于生活的判断和选择,因为在父母看来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孩子从源头避免生活中错误的发生。

3.我是你的父母,这件事你就应该听我的。作为父母都喜欢被孩子需要的感觉,为人父母,孩子出生那刻起便是新生。出于情感的表达的寄托,父母希望孩子永远都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二、过度干涉孩子生活的父母只会收获“怨恨”

1.过度干涉孩子生活,是剥夺孩子发现和认知这个世界的权利。如果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父母安排好,他体会不到自我判断事物好坏的内心权衡、他无法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听从父母的既定指挥……,对孩子而言,这样的窒息式操作会剥夺孩子自我发现和认知这个世界的权利。

2.过度干涉孩子生活,换来孩子的不解和疏远。父母的过度干涉,只会让孩子从内心感到抵触和不满,但很多孩子不擅于对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久而久之对父母的过度干涉会形成一种“表面看似接受、内心实力反抗”的局面,甚至会刻意的和父母疏远。

3.过度干涉孩子生活的父母,收获的只是“怨恨”。作为父母要明白的是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次才是你的孩子。他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认知的,过度的干涉孩子生活,无异于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逼迫孩子不得不失去自我,这样的做法只会换来孩子最终的“怨恨”。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教育,但教育不是干涉而是引导。干涉孩子的生活是对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不尊重,而引导是在尊重孩子自我选择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把事情的朝向引向最终的美好结果。作为父母,在这件事情上,应当如何把握分寸呢?

三、父母应如何把握分寸?

1.学会放手,非原则性问题让孩子自己处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大大小小无数问题。如果是涉及原则性问题,比如这件事情如果按照孩子的做法就是违背律法,那作为父母一定要强烈干涉。但如果这些问题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阶段性需要经历的问题,比如青春期开始爱穿好看的衣服、喜欢按自己的喜好挑选要看的书籍……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足够独立的空间,让他在自己的选择中学会试错与改变,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最好结果。

2.和孩子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像知心朋友一样相处。学会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总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父母心态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在和你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毫无保留的信任你、依赖你。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吐露自己的所有心事给你,不知不觉中你会全面的了解孩子,不会担心孩子在某一个成长阶段的判断因为你没有强加干涉的指令而发生不可挽回的错误。

3.承认孩子独立个体的存在,遇事引导而非命令。从内心接受孩子是独立个体的存在,明白孩子是需要在不断的自我认知社会、判断生活、改变选择、达到结果的过程中成长的。在孩子遇到生活中充满选择的十字路口时,告诉他利与弊,引导他做正确的选择而非强制命令。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都是纯粹且无私、温暖且伟大。正因为如此,很多父母过分的爱对于孩子而言便成为了过度干涉。最终导致孩子内心有所“埋怨”,所以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学会适度的放手和适时地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愿我们都是聪明的父母,都能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互动话题:“关于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生活,最终只会收获孩子“怨恨”这件事“,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

------------------------------

青青专注于育儿经验的干货分享和观点碰撞,关注【陈青青说育儿】,为您带来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帮您解决在带娃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让您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期待您收藏、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