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抗日名将、前全国政协常委郑洞国向上级部门写下了一封“特殊”的信件。
作为从抗日战争当中脱颖而出的著名将领,郑洞国在平日生活里十分低调,数十年如一日地奉献于自己的岗位之上,从来没有向上级向党和国家提出过任何要求。然而在这一天,时年已经七十四岁的老将军向中央提出了自己唯一的要求,那就是给自己的女儿讨回一个公道。
在几周之前,郑洞国最小的女儿郑安玉死于一场谋杀之中,凶手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一位同事陈某,由于向郑安玉求爱不成,恼羞成怒,最终将其杀害,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已经年过古稀的郑洞国悲愤不已,亲手向上级领导写信,要求“尽快破案,严惩凶手”。
郑洞国最心爱的小女儿,郑安玉
郑洞国的小女儿郑安玉出生于1956年,是郑洞国和第三任妻子顾贤娟生下来的唯一的女儿,生育女儿之时,郑洞国已经50岁,妻子顾贤娟也三十五岁左右,到了他们这个年龄,基本上已经不再可能继续生育了,因此对于来之不易的小女儿郑安玉,夫妻两人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感情。
在郑洞国和顾贤娟夫妻二人的细心呵护之下,郑安玉很快便长大了,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郑洞国年轻时期是有名的“帅哥”,妻子顾贤娟底子也非常不错,或许是受基因的影响,女儿郑安玉,长相十分甜美,相貌极佳,甚至不少郑洞国的老战友在见到郑安玉第一眼时都会惊呼,“老郑,想不到你能生下这么一个小仙女!”
对于这个小女儿,郑洞国十分喜爱,把她视作自己的掌上明珠。郑安玉的命运其实并不好,由于母亲顾贤娟身体很差,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因病去世,从那以后,她就只有一个父亲。
郑安玉长相美丽,在郑洞国的教导之下更是气质绝佳,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群当中的焦点,早在读书时期,身边的追求者就络绎不绝。参与工作,成年以后,和她年龄相仿的大小伙子都展开了对她的追求,在这其中就包括工厂的一位领班“陈某”。
陈某是当地的一位干部子弟,个人条件比其他人要好的不少,从郑安玉刚刚进入文印厂的第一天就被他盯上了,看到郑安玉的第一眼,他就被郑安玉的美貌深深的吸引,无法自拔,随即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单论个人素质,郑安玉成绩优异,工作认真,而陈某顽劣不堪,整日游手好闲,单论个人背景,郑安玉的父亲是抗日名将,还是正部级干部,陈某的“仗势欺人”在她面前简直滑稽的可笑。
郑洞国为人低调,曾经多次对郑安玉教导,要求她不要向身边的同学和同事们透露自己,因此,陈某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郑安玉是什么身份。
在陈某看来,自己身为一个干部子弟,追求郑安玉,简直就是对他的抬举,可没曾想,一连吃了几次闭门羹。这样,陈某十分愤怒,恼羞成怒,发誓不管通过任何手段,一定要得到郑安玉。
求爱不成,郑安玉惨遭“求爱者”的凶杀
在之后的日子里,陈某对郑安玉百般骚扰,进行追求,可是无论他使出何种手段,郑安玉总是持着“拒绝”态度。
如果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来看,追不到,那无非就是两种选择,要么就不追,毕竟“天涯何处无芳草”,要么就继续追,万一有一天就打动对方了呢?起初陈某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发生,彻底改变了他的计划,那就是高考。
然而在众人庆祝之时,有一个人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他就是陈某。陈某是干部子弟,个人素质称得上是平庸,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按理来说,即使高考恢复跟他也没什么关系,但是高考的恢复跟从小学习优异的郑安玉关系就很大了。
“郑安玉会不会想要参加高考呢?如果她考上一个好大学离开了这里,那么自己岂不是永远都见不到她了?”抱着这样的想法,陈某一连几天都没有睡着觉,辗转反侧,决定打探一下郑安玉的动静。
经过几番打听以后,陈某得到了一个令他感觉绝望的消息,此时的郑安玉正在积极备战复习课本,准备迎接第一场高考。想到这里,陈某开始紧张起来,要是郑安玉走了,那自己可就再也没有任何机会了。
陈某不学无术,指望着他也跟着刻苦学习,和郑安玉考上同一座大学那完全是痴人说梦。因此,他决定在高考之前,和郑安玉进行最后的“摊牌”。
在这段时间里,陈某做了怎样的准备,我们不得而知,但根据案发以后,公安机关对此案的调查我们可以知道,在陈某动手前不久,刚刚看完了文印厂翻译的一部外国侦探小说。
在这本外国侦探小说当中,有一个“密室杀人”的情节,一名凶手在房间里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并且伪造了现场,洗脱了自己的嫌疑……
或许正是受这段情节的影响,陈某决定利用这种方式向郑安玉进行摊牌,当天夜晚,陈某趁着文印厂员工大都不在场的机会偷偷潜入了郑安玉所住的职工宿舍,再次向郑安玉表明了心意,毫无疑问,这一次郑安玉依然拒绝了陈某的表白。
看到这幅场景,陈某再也按捺不住,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凶器残忍地杀害了郑安玉……
没人能想到,这个工作认真负责、学习成绩优异的女孩就这样死在了自己的同事手中,而理由竟然如此荒诞,令人感到愤怒。
如果郑安玉没有遇到陈某,以她的成绩足以考上一个优异的大学,在未来大有可为,但是她美丽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二十一岁的这一天。
案发以后,郑洞国很快便得知了女儿遇害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郑洞国备受震惊,他怎么也不敢想象,前几天还活蹦乱跳的女儿就这样离开了自己。一生坚毅果敢的老将军,此刻悲痛万分,“白发人送黑发人”,郑洞国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情绪,当着送信人的面痛哭起来。
郑洞国的信发往北京以后,立马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一位新中国的功臣,居然会发生如此恶劣的事件,简直令人发指,当时公安部领导就下达了指令,要求严查此案,查个水落石出,不管凶手陈某有什么样的背景,都严惩不待。
很快有北京公安部组成的专案组,立马赶到了郑洞国的老家对此案进行专项负责。
破案过程十分顺利,专案组很快便确立了陈某的犯罪事实,经过审判以后,陈某供认不讳,最终被判处死刑,不久之后,枪毙在了法场。
郑洞国的晚年时光,生活在悲痛之中
虽然凶手遭遇了严惩,但是这起事件对于震动过而言,仍然造成了不小的打击。郑洞国的一生当中共有三段婚姻,生育了四位子女,但是他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始终谈不上是幸福,这也为老将军一生带来了一种萧瑟的色彩。
郑洞国的一生是复杂的,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之上他凭借着坚毅果断,屡屡被上峰赏识升迁,国民党军队战败以后,郑洞国受到了毛泽东的亲自接待,最终在他的劝说之下开始为新中国操劳,也算是一生为国奉献,功德圆满。
长女郑凤云和长子郑安飞都已经参加了工作,有了各自的家庭,想要照顾老爹也是不容易的,不可能每天往郑洞国的家中跑。 因此实际上刚刚二十出头的郑安玉成为了郑洞国身边最为亲密的人。
郑洞国是一个个人欲望很低的人,新中国成立以后,郑洞国就曾经提出想要归隐家乡,平平淡淡地度过余生。但是这个要求被周恩来驳回了,他耐心地劝说郑洞国此时的他尚且不到五十岁,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多为国家做一些贡献才是,听完周恩来的话以后,郑洞国答应了, 正是出于这份承诺,才一直工作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退休。
对于退休以后的郑洞国而言,女儿郑安玉成为了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尽管在他晚年生活当中,党和国家派专人对其进行了照顾,儿女们也多次前来探望陪伴,但是精神上的打击是无法弥补的。晚年的郑洞国郁郁寡欢,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悲伤,致使他经常念叨女儿的名字,以往的郑洞国生活虽然单调,但并不算孤独,经常会有老战友早上门来,一起聊天,喝酒,下棋。但是自从女儿去世以后,郑洞国几乎放弃了一切娱乐。
或许是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分担一些女儿去世带来的悲痛。晚年的郑洞国开始了疯狂的工作,1979年郑洞国接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不顾年老多病,开始为祖国两岸统一的大业而奔波。
为了这份事业,郑洞国多次接待从台湾和海外来的故旧袍泽,耐心地向他们介绍情况,解释政策,并呼吁他们响应祖国的召唤。一直到晚年,他还坚持参加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为国家的改革和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不遗余力,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1991年1月27日病逝于北京,在临终前,他向自己的长子交代了自己唯一的遗言:“我是个军人,对生死都看得很淡,你们不要为我难过,好好生活,我这一生对国事家事均无所憾,只可惜没看到祖国统一,如果国家统一了,国民革命就算彻底成功了。”
参考文献:
【1】王永均.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领. 广西人民出版社.
【2】郑洞国. 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 北京: 团结出版社.
【3】沈荆唐. 郑洞国.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八卷. 北京: 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