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之后,共产党和国民党举行了一次重庆谈判,在这次谈判中,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叶挺将军。
1945的谈判中蒋介石表示愿意释放叶挺将军,但是直到1946年3月4日,叶挺将军才被释放,但是在1946年的4月8日,叶挺将军登上飞机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对于叶挺的突然逝世,周恩来心痛不已,虽然叶挺不幸去世了,但是他的后代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叶挺的儿子叶正大在父亲因飞机事故逝世后,一心扑在了飞机制造业上,后来还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这是叶挺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儿子,也是承袭了叶挺为国为民精神的一个儿子,叶正大的贡献不仅仅是制造飞机那么简单,他是凭借一人之力拉动了整个中国的航空事业。
蒙冤五载,一朝丧命
昔日的抗日英雄,却被国民党恶意扣留当了五年的俘虏,在叶挺被抓的五年里,国家没有放弃过他,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救他。
后来抗战结束,蒋介石答应放人,一时间共产党内一片欢声笑语,但是五年的蹉跎,使得一位少年英雄再度归来时已经两鬓斑白了。
尽管如此,共产党内部还是热烈的欢迎了叶挺的回归,叶挺甚至都来不及休养,就向党提出了重新入伍的请求。
叶挺刚出狱就得到了党内许多人的问候,在他被释放当天,邵力子便同他一起到了重庆的红岩中央代表团驻地。
当时叶挺的出现让当初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他们热烈的跟叶挺打着招呼,多年不曾回家的叶挺感动不已。
当天郭沫若也千里迢迢的赶了过来,为党付出的每一个人都会被铭记,被同胞和同志们所热爱。
当时离得近一点的,像郭沫若,就赶到现场慰问,离得远无法短时间赶到的,就像刘伯承,通过发个电报给予慰问。
就连周恩来对此事也很上心,他将叶挺的女儿扬眉带到重庆,为了方便父女二人相见。
为了实现一家人尽快团聚的愿望,周恩来还发电报让叶挺的夫人李秀文赶到重庆来见面。
叶挺给中共中央致电,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志愿书中,他恳切的表达了自己入党的决心,以及对各位领导人如此重视自己的感激之情。
党中央给叶挺的回复也很快,第二天叶挺就收到了回复,党中央给出的回复是肯定的,他们很认同叶挺多年来对国家的贡献,也欢迎他的再次回归。
叶挺3月4日出狱,3月7日参加了自己的入党仪式,从此叶挺又回归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
如此迅速的速度让叶挺的心放了下来,但也刺痛了另一个人的心,那就是蒋介石。
国民党扣押叶挺五年,图的不就是这个人的忠心吗?五年的时间不仅没能得到叶挺的心,还让叶挺对共产党更加的热爱。
4月8日,在周恩来的送行中,叶挺和家人上了飞机,在此之前,叶挺还说自己能够被放出来多亏了周恩来和党领导的努力。
那时候的叶挺眼里闪着光,期待着回到延安之后,快速加入到共产党的工作,为祖国出一份力。
叶挺的飞机,从机组人员,到飞机整体都是经得住考验的,本以为会是一次平常的旅途。
没想到叶挺上了飞机之后,周恩来一直没有收到延安的消息,于是心急之下,周恩来派人去打听叶挺的下落。
终于在4月11传来了消息,但却是飞机上全体人员全部失事的噩耗,闻讯,周恩来当场痛哭。
周恩来懊悔不已,他自责自己没有安排好,当时要是分乘两架飞机,可能结果会好一些。
这件事周恩来一直耿耿于怀,一个蒙冤多年好不容易迎来了光明的人,突然就消逝了,这对周恩来是个打击,对党来说也是一个打击。
叶挺的飞机失事事件被称为“四八空难”,这成为了周恩来心口上的一道疤,也是周恩来一直放不下的一件事。
延安成长起来的革命少年
叶正大是跟随父亲一起到达延安接受革命教育的,当时国难当前,叶挺毫不犹豫的就带着妻儿奔赴延安,哪怕是能为国家出一份力也是不白来。
叶正大也是从小受到父亲这种爱国精神的影响,他长大之后也抱着一颗爱国之心,投身中国的飞机制造业,为国家留下了无数的发明创造。
1927年,叶挺迎来了叶正大这个儿子,当时的叶挺已经是一名将领了,但出身将领家庭的叶正大身上没有一点骄傲自满的痕迹。
因为叶挺很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叶挺对儿子的培养准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于是小小年纪的叶正大,就受到了来自父亲的刻意磨练,叶正大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的初中部班级组织了一次3天的野营。
那次的野营,需要学生自己带着行李和锅碗瓢盆,到了野外吃饭住宿也需要自己动手解决。
听说有这么个活动的叶挺,可不会浪费这个锻炼儿子的好机会,于是叶挺特意找了学校,将叶正大塞进了初中部野营的队伍中。
当时的叶正大才九岁,他在野外,跟那些年纪比自己大的初中部同学一起风餐露宿,他们扎帐篷做饭,清洗自己的衣服,没有过相关经验的叶正大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但是在那帮人中,他年纪小,这样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了,在野营的第三天,叶正大和同学们迎来了一场大雨,那场大雨将叶正大浇了个透心凉。
但是回到家的叶正大虽然狼狈不堪,但是在父母面前一句抱怨都没有,反而眉飞色舞的跟叶挺讲起了野营的趣事。
那时候叶挺就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心性不错,好好培养一定可以成大器,事实证明叶挺的眼光也没错。
一家子的日子过得倒也是快乐,叶正大很喜欢航模,从他小的时候母亲李秀文就发现了这一点。
于是为了培养出他的爱好,叶正大的母亲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也跟不少人打听了相关的知识。
李秀文怕叶正大接触不到很多先进的知识,于是便托人从国外捎来一些关于飞机的书籍,和国外的飞机航模。
李秀文还买了很多的木片和制造飞机的图纸给叶正大看,有了母亲的支持,叶正大对制造飞机一事更加的沉迷了。
叶挺的被俘让一家人消沉了很久,当时的国家动荡,家庭破碎是常见的,但是当这件事真的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接受。
得知父亲被国民党扣押后,叶正大更加的卖力研究起飞机来,他虽然年纪小,可是有一天在家人的目光下,他真的造出了一架可以飞起来的飞机模型。
当天叶正大的母亲正在接待客人,叶正大的弟弟妹妹都在草地上玩耍,之见叶正大报出来一个飞机模型,神秘兮兮的对大家说它可以飞起来。
叶正大的话一时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于是所有人都等着他展示飞机的起飞。
一个一尺大的白色飞机模型被叶正大放到了滑车上,叶正大只是用手一拨动滑车,那个飞机就飞了起来,还在空中转了好几圈。
叶正大的飞机梦
当时一家人都被叶正大的小飞机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事后他的妈妈更是止不住的夸赞他,就连他的弟弟妹妹都围着他拍手叫好。
可惜这样快乐的日子不常有了,叶正大的父亲叶挺重获自由之后,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去接父亲回家。
叶正大则是满心期待的等着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可是等了很久只等来了家人遇到空难的消息。
一时间叶正大伤心不以,虽然叶挺知道战争会带走很多人的性命,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抗战结束后,家人竟然因为空难丢了性命。
叶正大的家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飞机模型,有木头的也有自己用其他材质做出来的。
看着满屋子的飞机模型,叶正大更加坚定了以后要从事飞机的制造行业,不仅是为了不再有和家人一样的悲剧出现,也为了发展祖国的飞机事业。
后来为了深入研究飞机制造业,他与一众烈士子女踏上了出国留学的道路。
叶正大随着大家先到了莫斯科,等语言熟练之后,他便开始踏上了自己的道路。
飞机的制作一件简单的事情,当时中国对飞机制作的技术掌握的并不完善,所以在学校学习的日子里,叶正大学的很艰难,但同样的他也很努力。
他期待着自己将这些知识全都装进脑袋里带回国,他想要为祖国的飞机事业添砖加瓦。
叶正大出国的时候中国的工业还没发展起来,在一些繁华的城市都见不到几家工厂,更不要说制造飞机这种大工程了。
于是叶正大便幻想如果国家有属于自己的飞机会怎么样呢?他一边幻想一边更加的努力了。
他深知,他的所学在回国之后很可能会用在实际上,所以在学习期间,他不敢有一丝马虎,也一直秉承着刨根问底的精神,既然学了,不妨给它学透。
在苏联的一个春节,毛主席与周总理都在,他们这帮留学生也凑到了毛主席跟前。
在这帮青年眼中,毛主席就是伟人,是他们的偶像,于是这些留学生便拿着本子等着毛主席给自己签字,或者写下一句评语。
这些学生将毛主席围在中间,一个个的都期待着毛主席的题字,于是毛主席便一个个的问去,他挨个问大家学的什么专业,学习情况之类的问题。
等到了叶正大这里,毛主席照例问了他的情况,叶正大一说自己是学飞机制造的,毛主席当场就乐了。
于是毛主席在他的本子上写下了“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几个字,短短一行字,却让叶正大心中激动不已,这正是他的所愿,也是他的期盼。
在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叶正大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国,当时正是国家建设的时期,想叶正大这样的人才,正是国家建设所需要的。
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112厂成立,叶正大作为设计室的第一批使用者,他格外的珍惜这个飞机设计室。
当时不少的归国精英与叶正大在这个设计室公共工作,大家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他们孜孜不倦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
当时他们不敢轻易下手,就连最基础的东西他们也要斟酌好久才敢下手实操,他们珍惜每一份材料,但是心中也焦急的想要生产出属于自己国家的飞机。
他们经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一台歼教1被设计并且制作了出来,成功首飞的那天,整个中国都洋溢着喜悦。
歼教1的出现,代表着中国的飞机制造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也鼓励着更多的飞机制造者的加入。
坚守终生的“飞机梦”
有了第一架属于自己国家的飞机出现,叶正大的后续研究也变得轻松了起来,在歼教1的基础上,他的团队不断的改良创新,新型的飞机也在他们的手中一架架的诞生。
叶正大团队出品的飞机,为国家在空军领域长了一把脸,也为国家的飞机发展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叶正大在苏联的时候曾见过他们先进的工业生产线,于是他也想着回到国家之后,什么时候能为国家打造一个这样的流水线?
于是回国之后,他不仅研究飞机,还研究苏联的生产厂房人家那边的生产经验,有了借鉴的模板,国内的生产基地很快便初显雏形。
叶正大在岗位上的努力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一项项成果的出世,也让国内的飞机事业更上一层楼。
叶正大不禁自己努力,他还特别注重培养下一代,他知道只有自己这一代发光发热还不行,要让掌握技术的后代如同韭菜一般,一茬又一茬的不断层。
后来叶正大被调到了空军发动机的研发基地,在这个岗位上,他任劳任怨发光发热,为国家搞出了不少的新型机型。
叶正大多次获得科技领域的进步奖,他一直坚守岗位,知道他退休的那一天。
参考资料:
《叶挺之子叶正大是如何走上航空报国之路的》 知网
《国际院士——叶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