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4月的一天,在甘肃陇中莲峰山上,一群神情肃穆的村民正在为一只情深义重的野狼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这些虔诚的村民将一具棺椁缓缓地放入早已挖好的地穴中,一个脸色苍白的少年趴在地上哭泣,静默的村民们都唏嘘不已。这场葬礼的故事要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
同治初年,由于连年战乱,匪患不绝,祖厉河流域一带人烟稀少,野狼成群出没。当时,莲峰山附近的村民,由于生活贫困,大多都迁移走了,只有一部分山民散聚在这里,野狼更是无所顾忌,光天化日之下就闯进人家吃猪羊,甚至夜袭小孩。为了自保,村民们购买猎枪和利斧,夜间窗户紧闭,守夜成为日常。
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事件。半夜里,一只恶狼趁夜深人静,悄悄蹭进了马广的家中。马广一家沉沉地睡着,恶狼却在他们的炕头上嗅觉准确地跳了上去。马广的妻子在惊醒后为保护儿子勇敢地挡在恶狼前,却被咬住咽喉。马广醒来后,急忙抓起斧头,与恶狼展开激烈的搏斗。在这场生死较量中,马广为了救出被恶狼带走的儿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被咬伤致死,却成功救回了儿子。这个儿子被命名为马尾,成为了山中的孤儿。
马尾在外祖父王老汉的悉心抚养下逐渐长大,成为一位出色的猎手。然而,他的生命注定与一只特殊的狼——旺仔,交织在一起。旺仔是一只曾经受过伤的野狼,由于误会被村民们当成凶手,被逐出了山林。实际上,旺仔一直默默地守护着村民们,对抗着盗贼团伙的阴谋。
盗贼们潜伏在山中的山洞中,打算盗取山神庙里的金银宝贝。他们利用狼狗来引开旺仔,同时偷袭牲畜。然而,旺仔看穿了他们的阴谋,每次都挫败了他们的计划。村民们误以为旺仔是凶手,马尾也被误导,参与了对旺仔的围捕。而实际上,旺仔一直在默默地为村民们担当保护者。
最终,猎人们追至山洞,揭开了盗贼的阴谋。原来,盗贼们曾投毒、设陷阱,甚至想借刀杀狼,却都未能成功。旺仔依然屹立不倒,保卫着村庄。马尾悔过自责,意识到了对旺仔的误解。然而,旺仔在最后一次的战斗中受伤,最终离世。
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揭示了人性中的误解和偏见。马尾的成长经历,旺仔的守护奉献,以及最终的悔过都构成了这个动人的故事。生命的可贵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真切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