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剥削,总是被包装的特别好听

2022-04-04   老叁说娱乐啊

原标题:父母对孩子的剥削,总是被包装的特别好听

学了很多心理学,看了很多相关文章,得出了一些共识,比如,你必须要与原生家庭和解,否则过不好自己这一生。

然而,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一边心里默默想与爸妈和解,一边你爸你妈又做着让你抓狂的事。

玲子生完孩子,妈妈就搬进了她家,要帮她带孩子。玲子憋了又憋,终于鼓起勇气对妈妈说,希望妈妈搬出自己家,自己带孩子。

“我也理解母亲,她一生都为家人奉献和付出,这已经成了她感受存在的唯一渠道,这些我都理解,可是当妈妈骂我没良心,我还是好伤心啊。”

玲子哭诉。

其实,真正伤害到玲子的,并不是妈妈的话,而是她自己。

她自己内心也有怀疑,这样撵走妈妈,确实有点没良心的感觉,所以才会受伤。

如果玲子内心能坚定的认为,我这样做,是希望我们母女能够有彼此的空间,用更好的方式相爱,而不是“妈妈照顾我的日常生活,我却狠心撵走她”。

当她能够认可自己这样做,是出于爱,而不是薄情,那么当妈妈质疑她不孝的时候,她就会少一丝受伤感,并耐心地跟妈妈解释。

当妈妈能够理解女儿需要的爱,并不只有“照顾女儿生活”的方式,还有别的方式。女儿不喜欢的,也只是她的这种表达爱的方式,而非她这个人,那么妈妈会好接受很多。

父母与子女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界限。实际上,任何健康的关系,最重要的都是界限。

然而,与父母树立界限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明明知道需要与原生家庭和解,却很难做到的原因。

因为,需要的并不是把力气往外使,让父母认可自己的想法,而是把力气往内使,让自己认可自己的想法。

第一, 子女对父母的原始忠诚

由于子女对父母的这种原始忠诚,导致很多孩子不敢讲出自己的真心话,生怕父母的玻璃心碎了,再也不理自己了,这是一种孩童化的恐惧。

儿童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就是害怕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因为自己的衣食住行全部都要仰仗父母,被父母抛弃的话,自己怎么活下去啊。

虽然,现实生活中,父母说,“再不乖,妈妈不要你了”,父母觉得是开玩笑的。但是在孩子那里,这真不是玩笑,是活生生的死神来临的感觉。

这种依赖情感,会造成儿童天然地顺从、忠诚于父母,对孩子来说,只有父母高兴了,自己才能活下来。

虽然,子女已经长大了,但是对父母的忠诚感并不会改变,很多时候,有些话并不敢真诚表达出来。

就像玲子,妈妈要搬进来的时候,不敢拒绝,憋到自己憋不住的时候,才对妈妈讲出来,就是因为出于原始地害怕失去母亲爱的恐惧。

第二, 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除了子女对父母有生存上的依赖以外,父母对子女也有依赖。

很多父母是有着严重心理匮乏感的,他们需要在生活中,感觉自己是重要的,自己是有价值的,渴望别人以自己为中心。

然而,当伴侣不能满足这种匮乏感的时候,很多时候,就会希望孩子来满足自己,而孩子确实又处处依赖着自己,所以就形成了坚固的“捆绑关系”。

孩子渴望依赖自己,自己渴望成为中心,久而久之,二者的界限感就会变得不清。

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过自己的日子的时候,会慢慢减弱对父母的依赖,此时父母就会感到严重的失衡。

这个时候,子女就很容易陷入,到底是忠诚于自己、还是忠诚于父母的巨大冲突和内疚之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的、是值得被爱的,是需要被关注的,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之所以是基本心理需求,是因为,当一个人不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时候,他的生命力会慢慢枯萎,会死去。

恨的背后,藏着绝望的呼喊:

妈妈,你可不可以多爱我一点。

爸爸,你可不可以多重视我一点。

然而,你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一样缺乏这些基本心理需求,他们也在朝你绝望的呼喊:

于是,两方开始厮杀,喊得厉害的那个赢了,输了的,就慢慢枯萎了。太过忠诚的孩子,往往喊不过爸爸妈妈,慢慢地,在忠诚中,枯萎了自己的生命。俗话称,失去自我。

第一, 原谅自己的“渴望独立”

很多的“不孝”的背后,都藏着对独立的渴望。独立不是对父母的背叛,而是成为更有力量的自己、更有能量爱父母的自己。

并且,这种想法,也要向父母传递出去,我这样做不是背叛你,是为了更好的去爱你。但是,有力量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你能原谅自己的“不孝”。

用自我原谅,把自己从内疚中拉出来。

第二, 更多的接纳自己

所有对自己的“看不惯”,背后都藏着对自己的伤害和忽视。一个人看不惯自己很懒,常常是因为他对自己有高要求,所以通过懒来逃避高要求带来的压力。

每少一点对自己的“看不惯”,对自己的接纳就多一点。

当你越来越接纳自己,就会找回小时候缺少的“自己很重要”的感觉。

当你的基本心理需求,被满足,再来对待父母的时候,就会多一些宽容,甚至,当你习惯于自我接纳,你也会自然而然这样对待他人,变得接纳父母。

当你的父母感觉被你接纳,他也会有“自己很重要”的感觉。

父母的基本心理需求被满足,在现实生活中,就不会再说些、做些,那些让你抓狂的事了。

你比自己的孩子更需要学习

因为和孩子沟通,

只有爱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