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成功的父母。英国的精神分析大师比昂曾经说过:“关系的本质是看谁制造焦虑,谁容纳和化解焦虑。”在比昂看来,好父母应该具备容器这种特质,什么叫做容器呢?就是当孩子把事情做好时,父母给与认可,当孩子遇到挫败的时候,父母给与支持,当父母具备这个特质的时候,父母对孩子来讲就像容器一般的存在。谷爱凌的妈妈谷燕,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又在斯坦福大学读了MBA,目前在华尔街做金融工作。谷燕非常强悍,她的滑雪达到了滑雪教练这样的资质。不仅如此,谷爱凌的妈妈很少给自己的孩子制造焦虑。所以,我们可以看见谷爱凌的妈妈有两个特征,强大,温柔,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她非常的稳定,这就是容器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要求,结实可靠。谷爱凌13岁的时候,作为一个孩子,要和成年人去比赛。不幸的是,谷爱凌有了严重的感冒,烧到了40度,她难受的抱着母亲哭。但是在这整个过程中,谷爱凌的妈妈真的就是没有多少焦虑。她帮孩子解决问题,即便在这个状态下,他也给孩子去商量。我在想,如果我是家长,在这个时候,看见孩子这样,我肯定会心疼的不得了。我可能就真的非常武断地要求女儿不要参加比赛了。但是谷爱凌的妈妈不焦虑,而且她总是在问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建议不要参加比赛了,但是当孩子坚持要去比的时候,她遵从了孩子的意见。结果谷爱凌在烧到了这个状态下,她第一次在和成年人比赛的时候,她获得了一个第二名,又获得了一个冠军。
孩子也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失去了独立的能力,这才是最大的机会成本。不仅如此,家长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比,和画画最好的孩子比画画,和钢琴最好的孩子比钢琴。这就叫幸存者偏差,因为样本本身就选错了,最后只会在比较中变得更加焦虑。再者就是焦虑连环套,无休无止,当孩子一两岁时,焦虑孩子说话晚。等孩子会说话之后,又焦虑孩子没礼貌,乱打人。当孩子不打人了又开始焦虑孩子学不会拼音。等孩子会拼写了又开始焦虑孩子在班上不主动发言。总而言之,前面得焦虑刚消失,后面的焦虑接踵而至。这是过度焦虑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焦虑永远不随着问题的消失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