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花长时间啃难题
家长却觉得“性价比”不高
孩子的小烦恼
1.开学才一个多月,但爸妈整天唠叨要及时复习,马上要期中考了,想要营造一个紧迫的氛围。我知道要努力,但他们越这样我就越觉得烦躁,该怎么和他们说?
答:家庭确实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临近考试阶段,希望孩子成绩上取得进步是每个父母的美好心愿,但不能操之过急。如果孩子本身就抗拒考试,家长越是唠叨,越是强调,就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循序渐进,松弛有度,才是科学合理的方法。
这种情况下,建议你和爸妈一起聊一聊,做个规划:
比如,周一到周四,跟着学校进度,在完成作业之余,适当加点“营养”: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有针对性地做点练习或者及时纠错整理。
周五晚上,适当放松。根据你的兴趣,可以发展兴趣特长,或与父母结伴锻炼,当然,也可以适当使用电子产品。
双休日,建议选择一天来学习,完成学校作业:理科需要做好纠错整理,文科需要读背积累。可以有针对性地挑选你感兴趣的一到两门学科做提升,凸显优势,树立自信,再逐渐补短,关注薄弱学科。另外一天,你可以和爸妈聊聊自己这周特别想做的事情,满足心愿,或同伴游玩,或亲子相处,为繁忙的一周温馨地收尾。
2. 我喜欢自己啃难题,虽然有时候琢磨一道题就要花半个多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但是做出来后很有成就感!不过爸妈很反对我这种做法,觉得时间要更有效利用,15分钟想不出来就要主动放弃,找老师问解法。到底谁对?
答:你愿意花时间啃难题,说明你喜欢思考,肯钻研,这个学习品质难能可贵,为你点赞,希望你珍惜和呵护这一点。爸爸妈妈反对你这种做法,可能是觉得从时间上来说不划算,也可能怕你钻牛角尖,不肯主动请教他人不善于变通,不讲究解决问题的实效。
我觉得你也许可以这样试试,碰到有难题的时候,先确保把其他的作业都做好,把“硬骨头”留到最后啃,这样你就可以尽情享受“深入思考”的乐趣了。另外,不管当天有没有“啃出难题”,建议你主动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下“啃难题”的思路和过程,让他们理解你钻研的价值和乐趣。当然,“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思考之后仍旧解不出题目,记得去请教老师哦!
家长们的小纠结
1. 儿子12岁了,最近突然说电话手表太幼稚了,周末出门死活不肯戴上(便于联系),反而要拿一个开不了机的旧手机“装装样子”,装一下大人。我不懂他的这番操作,需要和他怎么沟通?
答:首先,请接纳孩子,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萌芽期,理解孩子想长大的内心愿望。
其次,要听一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是否因为同龄人有手机,或者觉得用手机更方便?在孩子讲述时,家长应当适时给予认可。
可以向孩子解释电话手表和手机的不同之处,包括安全性、功能以及适用年龄等方面。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更多线下活动,增加他们与朋友之间的互动。
最后,家长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案例或故事,引导孩子树立正确观念。
2.最近孩子上课都没有认真听,偷偷写作业或者看其他书,还被老师发现了。孩子说,老师上课的内容自己暑假已经提前自学了,而且掌握得不错,再听一遍很无聊。我觉得孩子愿意自学是好事,但是又担心这样反而会影响上课。
答:首先,肯定孩子提前自学的行为。在提前自学这个事情上,家长要表示支持并且赞赏孩子能够对学习进行自主安排和规划,肯定孩子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知道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本领。
其次,明确提前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一场圆桌会议,讨论“提前学习给我带来了什么”等,引导孩子认识到提前学习的几大好处——可以得到比别人多几次重复练习的机会,课前学一遍、老师讲一遍、课后复习一遍、作业再巩固一遍,这样就能更好地打牢基础;在上课时可以多多主动举手发言,在和老师的探讨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并增加自信心;比别人多出一些给脑袋放空的时间。
最后,认识到听课习惯的重要性。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最近上课没有认真听讲给他带来的一些影响,并积极引导孩子在课堂上要争取做好“五到”——“心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这样提前学习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特别感谢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老师
金灵娟 冯瑶 袁惠芬 徐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