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订一套戏服,小生花旦轮着演

2024-11-05     钱江晚报

飘逸的水袖、华美的锦袍、喜庆的凤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越剧,有的甚至还定制越剧戏服,让自己穿上后闪闪发光。

“以前基本都是剧团来订购的,现在不少戏迷也来购买戏服,订单除了国内的,还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我们的年销售额已超过400万元。”昨天,嵊州越都戏具苑生产工坊创始人李华英这样告诉记者。

工坊里,工人正在熟练地排料裁剪。伴随着“哒哒哒”的声响,四五台绣花机高速运转,一只振翅欲飞的火凤凰令人眼前一亮。

李华英在旁指导着。只见她刀尖向下,“嚓嚓”地快速下剪,三两刀就把花片的边缘修得整整齐齐。

拥有一双巧手,李华英归结于经验丰富,“我与戏剧结一辈子的缘分了。”她的祖父是越剧戏班的大衣师傅,祖母是越剧演员,祖父辈返乡后从事传统戏剧服装制作。

“以前,家里的阁楼堆满了各种越剧道具、服饰,我喜欢戴上凤冠披上戏服,跟着奶奶学唱戏。”从小受家庭影响,李华英对传统戏剧服装制作情有独钟,2000年起学习打样制图、手推绣花、裁剪等核心技艺,并渐渐成为行家,是嵊州市级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这几年,喜欢越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慕名来李华英的工坊下单。“一天差不多要做二十来套戏服。”李华英介绍,越剧戏服的制作需要经过选料、染色、设计、画图、放样、刺绣、裁剪、合成、整烫等10多道工序,常常早上开工,忙到晚上九十点才结束。

台州越剧爱好者黄女士是80后,近六七年来一直在李华英的店里买戏服,基本每月入手一件,一件差不多七八百元。“她家的衣服面料好、花饰新颖。”黄女士说。

闲暇之余,黄女士喜欢穿上清新淡雅的戏服,和小伙伴们一起表演。她比较喜欢小生、花旦的形象,偏爱《梁祝》等经典曲目。

为了满足年轻人对越剧的喜爱,李华英还推出了迷你戏服小摆件。迷你戏服按照大约5∶1的比例缩小,用木质支架撑起来,旁边则摆上同款盔帽,造型小巧可爱。李华英通过开网店、直播带货等渠道来推广这些创意产品,“下单的大多是年轻人,每年能卖上百套。” 本报记者 俞倩玮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f1d9cc9f3c7c8e3ffa8949e32d2fa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