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给我发来一段胎动的视频,她说怀孕以来,第一次感觉到宝宝在自己的肚子里手舞足蹈的,这就是传说中的胎动了。菲菲怀孕的前两个月一直有剧烈的孕吐反应,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折磨,孕中期这几个月渐渐有所好转了,她现在能吃能睡的。
感受到腹中宝宝的胎动时,她非常兴奋,马上录了视频。菲菲表示说现在想着赶紧给腹中的小宝宝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我说等到娃出生之后,你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想听到孩子喊自己妈妈。
菲菲开心的问我,那新生的婴儿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叫我一声妈妈?不得不说,从怀孕到宝宝出生,再到孩子认识妈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怀孕的时候非常重视胎教,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婴儿会对外界的声音产生反应。随着月份的增长,胎动也会越来越明显,我经常摸着肚子和娃儿进行互动。菲菲说她也是经常和孩子聊天,告诉宝宝自己非常期待他的降临,希望孩子出生之后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娃。
很多妈妈都有给娃胎教的举动,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是儿歌。孩子听到妈妈的心跳和声音了,自然也能够记住母亲的亲切的声音,这也为宝宝降生以后和自己的母亲建立良好的感情打下了基础。
小宝宝刚刚降生时还没有完整的认知能力,看什么都很模糊。随着月龄的增长,孩子会感觉到身旁的亲人是他熟悉的。对于陌生人,孩子也有抵触的感觉。这段时间,妈妈和孩子的互动非常重要。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一书中说,孩子的成长发育道路上,爸爸妈妈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爸爸可以带给孩子探索欲,让娃获得独立的人格和勇气。妈妈能给孩子安全感和稳定感,宝爸和宝妈一起努力,共同陪伴孩子,宝宝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更好。
随着婴儿的哇哇啼哭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全家人都很开心,产妇的情绪可能会一点点变得低落,因为每天要给娃喂奶,换尿布。累到筋疲力尽,情绪的波动会很激烈。亲朋好友的安慰,或许能帮助产妇战胜这种沮丧的情绪。产妇需要准爸爸的照顾,这段时间,宝爸应该多照顾孩子和产妇,全心全意的投入照顾娃,能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和母亲一样亲近。
六个月左右,孩子就已经能够完全认出自己的妈妈了,对平时照顾自己的人也表现的非常亲近。
宝宝认识自己的妈妈之后,经常对着妈妈笑眯眯的。身边熟悉的人过来抱他也会投资以微笑的表情,但是孩子入睡的时候又要找妈妈了,很多宝宝晚上睡觉时母亲不在身边,他们会哭泣。平时,看到和妈妈特别像的女生也会产生好感。但是如果陌生人过来抱娃,他们就会挣扎哭闹。就算在别人的怀里,也会张望着去寻找自己的妈妈。
我家大宝六个月左右时,就对我表现出了很强烈的依赖性,希望我时时刻刻陪在他的身旁。伤心难过了,想睡觉了,饿了都会找妈妈。看到我的脸就会笑眯眯的,这个时期,母亲要多和孩子说说话,提高宝宝的注意力。当然也要让宝爸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这样能够增进亲子关系。不然妈妈短暂的离开,都会惹的孩子哭闹,焦虑不安。
有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每天都哭闹不止。别的孩子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宝宝还不能适应。这可能就是心理障碍了,对母亲过分的依赖。等到宝宝一岁左右就能清楚的喊妈妈了,但是孩子的语言发育不一样。
儿科医生通过观察发现,发育早的娃,可能6个月就会喊妈妈、爸爸。发育晚的孩子,可能到一岁左右才能清晰的喊出妈妈。这个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
婴儿的性格不同,性格内向的小宝宝可能认人的时间会晚一些,外向的婴儿认人的时间会早一些。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逐渐的改变,父母平日里经常和婴儿互动,他们就会更快的记住爸爸妈妈,家人要多和孩子一起玩耍。
小宝宝的语言发育是循序渐进的,比如说妈妈让娃帮自己找鞋子,宝宝虽然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他会飞快的跑过去,把妈妈的鞋子拿过来。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正在快速的发育,突然有一天宝宝叫出了妈妈,而且特别清晰,这时候,老母亲会高兴的热泪盈眶。
一岁左右的宝宝,爬的飞快。有的娃已经能够独立行走了,孩子的词汇量在迅速的增长。家长说的话,他们基本上已经能够听懂了。孩子用啊啊呀呀的语言表达方式,加上手舞足蹈的比划,家长基本上也能听懂孩子的话了,或者娃会一个字一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读绘本,这是促进宝宝语言发育的最好方法。也可以和孩子交谈,因为他们听到的话语和词句越来越多,理解也越来越容易了。
和孩子一起阅读是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可以给娃提供语言帮助,也能够减少孩子在说话过程中的混乱感。
宝宝可以在书本中接触到一些新鲜的词汇,鼓励孩子读书,翻开绘本和孩子一起谈论绘本中的插图,对娃进行有意识的提问,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枕边育儿寄语:
新出生婴儿成长发育的过程,让家长充满希望的,当孩子蹒跚学步时,第一次喊出妈妈,母亲都非常开心的。家长要多学习关于宝宝成长方面的知识,科学的引导孩子。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