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在位近30年,伊朗为何沦落至此?

2021-02-22     左岸枫

原标题:哈梅内伊在位近30年,伊朗为何沦落至此?

提起中东,你会想到哪些关键词?混乱、战争还是石油?这些地区的国家虽然连年战争,被称为世界上最乱的地区,但是整体上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以石油为主要经济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富裕水平不亚于西方的发达国家。

就在这一众石油国家中,有一国显得特立独行而与世界格格不入,许多焦点问题都产生于这里,在其他国家蒸蒸日上的时候,它却在现代社会举步维艰,这个国家就是伊朗。

伊朗的建国历程

亚欧交界的国家基本上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伊朗也不例外。它的前身正是伟大的古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在这片土地上相继建立了安息王朝、萨珊王朝、萨曼王朝、恺加王朝等多个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势力掌控的王朝,但总体上保持了以伊斯兰教群众为主体的伊朗人民。

在什叶派的话语系统里,有“伊玛目”一词,这个词代表了信众的合法领拜人,也代表了一定的政治含义,那就是合法的政治领袖。然而到了1925年,礼萨·汗上校发动军事政变,改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建立了巴列维王朝。

之后伊朗政权与美国保持密切联系,甚至于1964年将伊斯兰的宗教领袖霍梅尼驱逐出境,这一举措与伊朗的宗教传统大相违背,遭到了伊朗人民的强烈反对,为很快到来的伊斯兰革命埋下伏笔。

1979年2月1日,一架喷气式飞机降落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上面记载的正是被流放15年的霍梅尼,这标志着一场改变伊朗和中东政治格局的伊斯兰革命即将胜利。

在他的指导下,伊朗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度,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成为世界现代化和世俗化潮流中的“逆行者”,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就是全国政治的头号人物,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霍梅尼从1979年至1989年在位,使伊朗进入了短暂的稳定期。

哈梅内伊的上台

1989年霍梅尼去世,这时的继承人问题被提上日程。回顾哈梅内伊的宗教生涯,他自幼在宗教学院里深造,整个60年代他积极参加了霍梅尼发起的反对巴列维国王的活动,并于1981年出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1991年他被专家会议推举为新的最高领袖,从此登上了伊朗的权力顶点。1994年他正式接替阿拉基成为什叶派教徒的精神领袖,自此开始了他近三十年的统治生涯(1991年当上最高领袖—至今)。

表面上看,伊朗作为现代化世界中为数不多的政教合一国家之一,无论在内部政治还是在对外政策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但也正是这种特立独行,使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尤其是哈梅内伊在位的这几十年间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在国际社会中举步维艰。在巴列维王国时期,伊朗在美国的扶持下已经成为中东强国,经济总量位于中东第一,在周边国家也有很高的威望。

但是近几十年来,受到国内政治走向和外国强权的连年制裁,伊朗的经济、贸易和出口体量都急剧下降,如2018年的美国石油封锁禁令直接造成伊朗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在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国内经济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诸如财政收入的急剧减少导致的贫困人口增加、失业人口的上升,不断地抗议示威活动。

巨大的经济总量难以掩饰深层的矛盾,伊朗的发展无论在内部还是外部已经愈发艰难。是什么导致哈梅内伊上台之后伊朗的“沦落”呢?

复杂的政治问题

要理解现代伊朗的政治现象,一切都要从当年的伊斯兰革命说起。在上个世纪后发展国家纷纷向现代国家转变的时期,对于伊斯兰宗教势力的复兴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多数人们都将其看作现代化的挫折和倒退。

尽管后来人们对这种现象做了不少的解释,认为这种政治革命实际上具备了相应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但综合看来这种宗教势力的复兴依然并非适应现代化的最佳道路。

从哈梅内伊上台之后,宗教信仰被提上新的高度,这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某些原则是冲突的,必然会导致妥协。例如伊斯兰教法提倡信仰真主和信仰经法,但宪法又是公民行为的基本法,这两者实际上由不同的机构进行解释,并且其中的某些原则形成了对抗,这就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问题。

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也是伊朗政治局面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政教合一的定义就是政权和神权合二为一的制度,基本表现为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的同一性。

在这一制度指导下,一方面是最高领袖即哈梅内伊个人因素极大影响着伊朗民主进程,另一方面是伊斯兰狂热的教徒民众,甚至是原教旨主义者推行的“真主超越性”,都给伊朗的现代民主建设带来了巨大障碍。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伊朗内部的民族矛盾问题。伊朗民族矛盾本来就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巴列维王朝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不同民族纳入统一整体,为以后的民族矛盾埋下祸根,而当代伊朗的民族政策在宗教指导下更加剧了这种不平衡,使得社会不平衡加剧。

近年来,伊朗的库尔德人、俾路支人、阿拉伯人和阿塞拜疆人居多的省份多次发生民族骚乱,不仅影响了伊朗社会的稳定,还威胁到国家的安全。民族问题成为伊朗不得不重视的政治问题之一。

伊朗的经济问题

伊朗经济发展虽然受到外部制裁的不利影响,但长期以来难以实现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来自于内部体制和深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制度问题。

伊斯兰教义中有丰富的经济思想,突出特点就是浓厚的伦理色彩和主张经济运行的公平正义,这就和注重经济增长的理性经济制度迥然不同,他们自己把这种经济模式概括为既不同于社会主义模式也不同于资本主义模式的伊斯兰经济学。

从学科内容上说,这是一门涵盖经济、社会、政治的跨学科理论,到目前为止很不成熟,只知道应该是什么,不知道怎样做到,一切都在摸索之中。在革命后的10年中,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占主导地位,而哈梅内伊上台之后重新调整,特别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现有的经济体制除了受到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影响外,也受到革命后内外发展环境长期不利的影响。从两伊战争到美国制裁,伊朗被西方世界长期孤立,这就使得民族主义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经济战略,高度重视经济独立性,说白了就是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高度的内向型,但基于石油资源的出口贸易是外向型经济,两者在根本上产生冲突,相应的经济增长就难以实现。

上述国内和国外的两个因素,直接决定了伊朗不得不实行一种政治化的经济政策,也就是说伊朗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正如一位伊朗经济学家所说:“在伊朗经济是由政治决定的,在这里没有政治经济学,只有政治化的经济。”

哈梅内伊掌权期间,经常利用宗教权力来影响经济政策,表面上有很强的号召力,但在没有对政治体制进行根本变革、权力不受到有效制约的前提下,不论权力是以宗教的面目还是政党的面目出现,都会导致腐败和不公。

因为在经济自由化过程中,权势阶层必然获得更多资源,腐败现象就难以避免,在伊朗,这一阶层就是神权阶级本身。政治体制不进行改变,必将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哈梅内伊硬核的政策主张

哈梅内伊是伊朗最高领袖,作为伊朗政坛的头号人物,对国内政局乃至世界范围都具有极大影响力,这样一位政治人物,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就决定了伊朗整体的政策方向和主张。自从1989年接替霍梅尼以来,哈梅内伊的政治立场表现出了极强的稳定性,那就是以独立自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他坚定地认为巴列维时期伊朗看似独立,实际上受到了西方新殖民主义控制,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正是摆脱这种控制实现独立的最大进步。

在此基础上,哈梅内伊坚信伊斯兰文明优于西方文明,伊斯兰民主优于西式民主,这种比较就具有很强的宗教优越性,通过这种教化引导伊斯兰世界的自信和团结,与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作持续的斗争。

具体政策上,哈梅内伊上台之后的举措可谓大胆自信。他坚定地捍卫伊斯兰政体,包括力挺保守派,打压改革派;推行伊斯兰教化;严防美国的政治文化渗透;建立抵抗型经济,坚定地反美反以。

当然还有最为突出的伊核计划,哈梅内伊认为,伊核计划最能体现伊朗的核心价值,那就是争取独立,反对欺压,他反复强调伊朗决不放弃生产核燃料的权利。

对于美国的坚定反对,伊朗在表明自身坚定意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美国作为伊朗最大的对手,在国际问题上处处针对伊朗,其他很多国家也迫于局势站在了美国一边,这才有了近年来愈加严重的外部制裁,给伊朗带来了重重压力。

结语

了解了历史和现实,就能明白伊朗为何如今的处境如此艰难,在全球各国谋求一切途径发展的时候,伊朗不得不为自身的生存费尽心思。

近三十年来伊朗的沦落,目前举步维艰的境地,或许不能把责任全部归结到哈梅内伊,但在这样一个政教合一的特殊国家,领袖不负责,还有谁能来担此重任呢?伊朗问题能够早日解决,无论对自身还是对世界都善莫大焉,这就需要在伊朗和全球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方能实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2a4z3cB9EJ7ZLmJUg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