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到30岁,你是读不懂鲁迅的,但鲁迅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意义不一般,因为他曾经是教科书上的常客,考试经常考到他各种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等。
小时候肯定学过这个问题,包括老师也讲过,为什么当年那个聪明伶俐的闰土,成年之后会变得麻木,目光呆滞。
老师说了很多,什么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当年因为自己会永远记住这些东西,因为考试会考,还因为鲁迅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再后来,毕了业,离开了学校,就再也没有读过鲁迅,也很少读书,只是偶尔听说鲁迅的什么文章,又被移出教科书了,心理总会感慨一下。
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还知不知道,我家门前种了两颗什么种类的书,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祥林嫂为什么要发生,赵家的狗又为什么对我叫。
这些当年我都是知道的,只不过现在的我知不知道,我已经不太确定,毕竟鲁迅已经离我的生活远去。
所谓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滚动的过程,一定会把你棱角分明,磨得光滑如镜,经过了40年的打磨,我终于变得不再有任何的棱角。
这个时候,再看到这个题目,根本就无须思考,就能回答,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闰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但人到中年大多数人都开始变得麻木。
所谓麻木,最大的感受就是,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感受不到刺激了,一切都是平淡的,没有任何的波澜。
那只猹长的大不大,到底是个什么品种的动物,早已经不关心了,每天睁开眼,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个月放贷要还,水费电费要交,孩子的兴趣班是不是再给报一个,老板昨天那句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这就是人到中年的状态,有时候以前完全嗤之以鼻的拜佛烧香之类的事情,现在偶尔也会想起来,是不是要去拜一拜佛。
人到中年,不是瞬间理解了闰土,而是成了闰土,到了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得麻木,因为有太多的事需要去处理,更有太多的事让自己感到力不从心。
那为什么不能成为鲁迅呢?
因为鲁迅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属于典型的成功人士,年纪轻轻就是教育部佥事,这个官职经过几年的磨练,后来鲁迅做到了相当于现在正处的位置,而且是在教育部供职。
后来写书,做大学教授,这样的成功人生,本来就是万中无一的,所以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变成闰土,变成和他那样麻木,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只有鲁迅这样的人,才会反思,当年那个闰土去哪里了。
年轻的时候,努力分析闰土为什么最后会变,潜台词是我处在鲁迅的位置,人到中年之后,再也不去分析这个了,因为自己就成了闰土。
正应了当年的那句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只是谁也没想到,变成的居然不是自己原来想象中的样子,甚至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连变成闰土都配不上。
你以为你是闰土,其实你只是那只猹而已,经常会被扎,但又不会说话,别人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关于闰土的麻木,你还知道哪些,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