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衍生出了特有的服装文化。其中包括裙子、中山装、汉服等等,成为不同的年龄段以及身份阶层的划分依据。当然,如今再看这些传统服饰,总会莫名地有一种亲切感和好奇感。在提升人们视觉效果的同时,也映射出中国传统的美学趣味。
不过话说回来,二十世纪以来的服装变革史也透漏出了一个信息:服饰的演变一直在朝简单化与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服装设计还需要满足简约、时尚、个性的要求。特别是多元化的今天,百褶裙、迷你裙等等席卷全球,再次竖起了独具一格的新潮服装。
许多人在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男主和女主都穿着华丽的长袍,后摆拖在地下,和现在的人们恰恰相反。虽然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但他们托在地上真的不怕弄脏吗?原来我们大多数人都被电视剧中的效果给误导了。
制度影响服饰
首先咱们来谈一下服装制度,虽然是着装上的不同,但这在古代可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包括材料、礼仪等等。我国古代提倡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这些商人在古代时期的地位被打压,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赚钱。对于他们个人来讲,从别的方面来显示自己的尊贵才是最重要的。
在古代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布料可是十分奢侈的一种东西。既然你瞧不起我,那我就让你羡慕不来,久而久之,这些商人的衣服都变得十分长,大多数都是财富的象征。特别是在汉朝时期,整个社会的商人呈现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为此也遭到了许多皇帝们的打压。
到了唐朝时期,服装的尺寸也有了明显的规定:“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尺,襦袖不过一尺三寸”。基本上从这个时候开始,阶级的服装代表也彻底形成了。商人无法穿,老百姓想穿又负担不起,一般都是富家贵族的小姐夫人才会去穿这样长的东西。
到了唐朝的晚期,朝廷也允许另一类人穿这样的服装,那就是青楼女子。因为社会需要安定,那就必须要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穿着华丽也正是青楼女子们的职业需求。
这不怕脏吗?
脏是一定的,只不过在古代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同时一旦脏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解决方法。首先就是这些长服并非常穿,只有皇宫中举行宴会或者祭祀等时候,它们才会被派上用场。在上朝的时候,身边的侍人一般都会用手将其托起。
如果有肮脏泥泞的路面,储存的其他布料也派上了用场。不过咱们话说回来,皇宫难道是寻常百姓家?怎么可能会有如此道路出现呢?包括我们在电视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在上完朝回到后宫之后,衣服就发生了变化。
后宫中的宫女们虽然会穿长裙,但这些衣服都是托在地上一点点。一方面后宫中的地砖都是特意修建的,对衣服的磨损程度很低;另一方面这些衣服都是由粗线制成,而不是丝绸等贵重布料,就算脏了也不是很心疼。朝廷为此也是设立了专门的清洗部门,为她们定时收拾。
品史君说
其实在品史君看来,服饰虽然是一个民族的生活风貌,但话说到底,这也是不同阶级之间的区别体现。对于老百姓来讲,整天在田间劳作,这种衣服又怎么会出现在他们身上?加上布匹原料如此贵重,自然也没有穿着长服的机会。人们之所以会有这种疑问,从根本上讲是被电视剧误导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穿长服,只是部分而已。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