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古天乐苗侨伟都拯救不了有毒的续集,《扫毒2》败在哪?

2019-07-20   砖家电影

《扫毒2》

首先必须吐槽的是:本片在剧本方面的硬伤太大,以至于直接拉低了影片的平均水准。

首当其冲的就是叙事逻辑性漏洞百出。

黑社会骨干成员在短短几年之内,摇身一变,居然彻底洗白为金融界大亨。这么夸张的情节,恐怕小说也不敢这么写吧。如果是角色身份变化的需要,那换成房地产大亨也比金融大亨要好啊——行业技术门槛这么基本的常识,编剧们都不懂么?

黑社会骨干化身金融大亨,这个转变有点太夸张了

为了向毒贩宣战,身为禁毒大使的主角,竟然在公众面前悬赏杀手刺杀毒贩,而警察的应对居然是开会讨论这个行为犯不犯法。oh my good!我只能说:影片编剧们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

禁毒大使公然悬赏刺杀大毒枭,这是当面挑衅警察么?

还在上学的女儿因母亲和同学之死,一边质问当警察的爸爸,一边却掉头写请愿信给禁毒大使请求帮助。这得开多大的脑洞才能写出如此牵强的剧情?

编剧有点无视观众的智商

还有,影片从开始到结尾,正邪双方就一直在火拼,打得不亦乐乎,而作为第三方的警察似乎永远处在死人、受伤、再死人、再受伤的状态。我理解这是为了凸显主角们的重要,但有必要把警察写得这么弱么?

警察的衬托有点过分了

除了逻辑喜人,剧本的另一个问题是戏剧感太弱。比如余顺天私生子的死,本来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点,但编剧把这段戏写得太快太平淡,完全没有获得相应的戏剧效果。

私生子之死这个情节写得太平淡了

一直到中后段,影片的戏味才开始逐渐浓烈起来。最精彩的无疑是祭奠南叔那场戏,在这场戏里,主角余顺天、反派地藏、还有副线的警察,三方之间彼此剑拔弩张,影片的气氛在这里骤然紧张起来。这才是观众们所期待的那种“戏”。

南叔祭奠这场戏拍得戏味十足

除此之外,本片最值得称赞的,首推影片结尾的压轴动作戏。尤其是飞车戏,拍摄难度极大。抛开演员片酬,相信影片最大部头的预算都花在了这场动作戏上面了。反过来说,这也是最能体现本片制作团队诚意的地方。

一开场就是三方混战。

三方大会战

接着上演城市飙车的好戏。

都市飙车

碰碰车。

碰碰车

多车连环相撞。

多车连环相撞

电梯上赛车。这才是港片该有的样子。

这才是港片应有的样子

最后干脆直接冲进地铁里干仗。

动作级数不断上调,火爆程度直线上升。可以说,《扫毒2》结尾的动作戏,才有点港片巅峰时的影子,但问题是这个高潮来得太晚了,观众足足憋了一整场,直到最后才释放了那么一点点快感。这样的票价多少有些不值。

同样“憋屈”的还有本片的演员,和《追龙2》一样,《扫毒2》在戏剧方面的失败,和演员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影片前半部分的剧本太平淡,入戏太慢,导致两大天王(当然还有风采依旧的三哥)一直在尬演,直到中后段才慢慢进入状态,只可惜剧本在逻辑方面的硬伤严重拉低了影片的水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扫毒2》同样是一部被剧本“拖累”的“好戏”。

剧本不好,演员们就得“尬演”

末了,小编实在忍不住还是要吐槽一下本片的“三大毒枭”。除了古天乐饰演的地藏,剩下配戏的三位,资历不够、气场更远远不够。

看看《警察故事3》中的曾江。

《警察故事3》里曾江饰演的大毒枭气场十足

哪怕看看《扫毒》中的卢海鹏。

《扫毒》里的卢海鹏也还过得去

再对比下《扫毒2》,应采儿还勉强可以称得上是有那么一点点风尘味。剩下的那两位,是从街头小混混里挑出来参加说唱的么?

三大毒枭的选角是明显的败笔

香港电影人才的凋零是不争的事实,但找几个资深的老面孔(尤其是参演过黑社会类型电影的),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毕竟电影是高成本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尤其是这种级别的制作,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是会极大地拉低观众对影片的印象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