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洞,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山战场上被广泛使用,它是一种特殊的战壕,在是壕沟的内侧壁掏出一个可以栖身的洞,可以用来防炮,是军事上的防护工事。
在老山战役时,我军战士根据边境上亚热带的特殊地貌,创造性的使用这种防护工事,在各个山头或是重要路口都设有哨兵,这些防守的战士就住在猫耳洞中。
对许多没有住过猫耳洞的人而言,这就是一个有趣的名词,而对在猫耳洞中待过的老兵来说,尤其是待了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的老兵而言,猫耳洞就是他们长征的雪山和草地。
是不能忘怀的,猫耳洞中的苦楚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在当年的老兵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猫耳洞里待一年,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完了。”
实际上在猫耳洞的苦是说不完的,有三大威胁的最为致命的,甚至说让人生不如死,第一大威胁就是疾病,猫耳洞的空军非常狭小,又是密不透风的,空气不流通。
战士在猫耳洞只能趴着或是躺着,无法站立起来行走,这还不算什么,更恶劣的问题是排泄,如果敌人盯的紧了,撒尿和大便都只能在洞中进行,你说臭不臭?
于是吃剩下的罐头盒子就显得珍贵了,用来装粪便,要等到越军没有盯哨的时候去倒,如有着“老山第一兵”的邢志强,他在猫耳洞中坚守了117天,宁愿饿着也不敢多吃东西。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怕拉屎,除了大小便的骚臭味,还有40多度高温蒸腾下的汗臭味,烟味、硝烟味,在高温潮湿吃不好的环境下,许多战士会出现烂裆、结石等疾病。
这些被战士们成为“猫耳洞综合症”,让人生不如死,即使战后短时间内也难恢复,除了疾病还有第二种,那就是缺水,要想在猫耳洞中长期坚守,水是必须解决的。
可是后方运送不可能总是顺利的,一旦饮水运送不及时士兵就得忍着,甚至几天才能喝一口水,洗脸什么的就不用想了,有的战士渴的难受就舔岩石上渗出的水润嘴。
第三种威胁来自越军,尤其是越军特工,他们总是神出鬼没,一旦疏忽了洞口就会出现一颗手雷,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洞口必须一刻也不能离开人。
即使在没打仗的时间,猫耳洞的口子上也会有战士值班,手里握着武器,双眼瞪的老大,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不能马虎,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才换赢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