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安·普罗克特曾说过:“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有了梦想之后,我们便会有了努力上进的目标,生活学习都会变得格外充实而有意义。但生活中,好多孩子的梦想,往往都毁在了父母手中。
在湖南卫视少年说的勇气台上,一个小男孩眼里含着泪水,朝着妈妈大喊:“妈,我真的很想很想踢足球,请你继续支持我踢足球!我保证不耽误学习!我很想当一位足球运动员!”
“如果你想走专业的足球路,妈妈是不同意的,除非你十八岁以后。”妈妈坚定地告诉儿子。
“妈,十八岁以后练足球那已经晚了!”儿子为了让妈妈支持自己,再一次努力想要说服妈妈。
妈妈急忙怼回去:“那你就要牺牲你的学习吗?走专业路,妈妈是肯定不支持的。”
主持人也很疑惑了,为什么这位妈妈如此反对孩子专业踢足球的梦想呢?于是赶紧帮助小男孩前来询问妈妈:“您觉得上足球学校,会怎么样呢?”
“你看现在目前我们的足球行情,大环境就不是很好。以后的就业问题,是很让人着急的。”妈妈颇有底气地回答着。
儿子泪眼婆娑地抢着回答:“那你不同意,我学习也搞不好的。”
“你要威胁我,是吗?”妈妈很不痛快了。
主持人只好打圆场,一边告诉妈妈不用对国足如此绝望,让妈妈先了解足球学校的录取率、就业情况以及工资情况;一边提醒小男孩要对自己当下的足球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评判,看清自己与梦想的距离。
看完这个小小的视频,参与评论的三千个网友们也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方认为父母高瞻远瞩,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父母的反对是正确的;另一方认为孩子有如此坚定的梦想,父母应该大力支持,而不是把孩子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对于这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曦曦给出几点小建议,希望可以帮助恰巧有此烦恼的家长——
(1)父母得学会换位思考。
无论哪个时代,我们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孩子有梦想和无梦想之间,你希望孩子是怎样的呢?孩子有主见和无主见之间,你又希望孩子是如何的呢?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是为了完成父母的遗憾而存在的个体。既然父母有自己的未完成的梦想,孩子自然也会有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正如那个小男孩所说的:“如果你不同意我走专业足球路线,那么我的学习也一定搞不好。”因为遭遇父母的拒绝,孩子小小年纪就会心生遗憾,而当孩子时时牵挂这件事情的时候,哪还有心思搞好学习呢?
不要永远站在父母的高度评判孩子的选择,我们想要做出最正确的抉择,首先得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孩子是否真的热爱,看看孩子的决心到底有多大等等。
(2)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想要进入专业的足球学校惨遭父母拒绝,就跟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不能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一样,都是特别让人痛心的事情。
父母认为参加高考是最好的出路,但孩子可能更挚爱足球;父母认为学习会计就业率很好,但孩子可能更青睐计算机应用;父母认为当护士是一个女孩儿最好的选择,但孩子可能更喜欢园艺设计;父母认为学习建筑是一个男孩儿最佳的抉择,但孩子可能更喜欢新闻学……
父母的热爱,不一定是孩子的最爱;父母的遗憾,不一定非要折损孩子的梦想去帮助父母实现。我们可以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但我们应该学着考虑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决定,而不是以父母绝对的权威身份扼杀孩子极度热爱的梦想。
(3)热爱才能创造奇迹。
你是宁愿孩子坚持自己的热爱,活得开心过得快乐;还是希望扼杀孩子的梦想,让孩子根据父母的安排煎熬的活着?你是宁愿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一路坚持;还是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安排通通全学,最后中途放弃?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不喜欢跳舞,你硬逼着孩子跳舞,孩子会跳好吗?如果孩子不喜欢画画,你硬逼着孩子画画,孩子能不敷衍了事吗?只有真正的热爱,孩子才能长久、持续的坚持下去,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难孩子也不会轻言放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非要逼着孩子去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要孩子的热爱,又何愁孩子将来找不到工作,养不活自己,养不活家庭呢?
————————
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没有错;父母考虑的将来,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终归一句话,曦曦妈希望有此困惑的家长都能够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做一个理智的决定,而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心扼杀孩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