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和慈禧太后第一次交锋,高手对决,从来没有一句废话

2022-08-29   羲和奇谈

原标题:曾国藩和慈禧太后第一次交锋,高手对决,从来没有一句废话

曾国藩和慈禧太后的年龄相差整整24岁,这两个晚清最有实权的人物,都是一等一的权谋高手。

让我们十分好奇的是,慈禧太后是如何驾驭老谋深算的曾国藩的?老谋深算的人,也有弱点。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我们得回到他们第一次交锋时的场景。

曾国藩和慈禧太后第一次交锋,十分精彩,可谓高手对决,从来没有一句废话。

咸丰皇帝驾崩,以及到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将肃顺等顾命大臣诛杀后,远在和太平军作战前线的曾国藩,都不知情。可是,当曾国藩断断续续得知朝廷的变故后,惶恐不安。

曾国藩为何会不安呢?原因并非是慈禧太后掌握了大清的大权,而是和肃顺有极大关系。

肃顺作为咸丰皇帝最受器重的重臣之一,显赫一时,而且,党羽众多。曾国藩作为手握重兵的大臣,是朝中大臣争相拉拢的对象。但是,曾国藩为官有一个原则,就是不攀附权贵,尤其不喜欢和朝中的王公大臣来往。

肃顺作为皇家宗室成员,曾国藩同样也和其保持距离。但是,肃顺对曾国藩的帮助非常大。正是因为肃顺在咸丰皇帝面前力保曾国藩,才让他成为两江总督。

清朝时期,督抚的权力非常大,一省甚至几省的军政大权,都由其一人说了算。曾国藩的手中握有强大的湘军,更是权倾天下。

由于曾国藩是肃顺保举的人,自然而然就让人联想到:曾国藩就是肃顺的人。

按照常理,肃顺这个宗主被问罪诛杀后,肯定会牵涉到曾国藩。这才让曾国藩十分惶恐。

就在曾国藩苦苦等待朝廷消息的时候,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10月18日,慈禧发动宫廷政变不到二十天时间,一道圣旨飞到了曾国藩设置在安庆的临时两江总督衙门。

圣旨到的那一刻,曾国藩非常紧张,不知道是福是祸。当差官宣读完圣旨后,曾国藩才缓了一口气,却更加后怕了。

原来,慈禧太后给曾国藩下的第一道圣旨,不仅未责怪他,反而给了他更大的权力: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着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官员,悉归节制。

此等权力,大清王朝自从削藩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总督能节制四省。

在咸丰时期,咸丰皇帝对曾国藩处处提防,甚至一个巡抚的位置都不想给他。如果不是肃顺保举,他根本不可能坐上两江总督的位置上,而慈禧太后掌握大清大权后,却一下子给予他如此重的权柄,也就是说,慈禧太后已经将江南的半壁江山,全部托付给曾国藩了。

曾国藩并不了解慈禧太后,但从其诛杀肃顺等人的手段来看,这是一个心狠手辣,而且懂权谋的女人。

曾国藩也不知道慈禧太后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态度。为了试探一下,上奏辞谢,认为自己一个人手中权力太重,以后会导致地方的势力渐大,影响到朝廷的权威。

曾国藩这既是谦虚,也说的是实话,因为他不仅权力很大,而且还手握重兵,谁不忌惮呢?

但是,慈禧太后批示了一段话,彻底将老谋深算的曾国藩驾驭。

慈禧太后认为曾国藩有古大臣之风,想得十分长远,但也相信曾国藩是一个忠臣,不会变成权臣,这才给了他如此大的权柄。

曾国藩不仅是一个权谋大师,也是一个心学大师,他瞬间就明白了慈禧太后的意思了,那就是她相信曾国藩不会做出有损朝廷的事情出来。

曾国藩一心想成为一个忠臣,这也是她的弱点。有了慈禧太后的肯定后,更是肝脑涂地,愿意为朝廷付出一切。

从曾国藩和慈禧太后的第一次交锋中,在圣旨和曾国藩回旨中,没有一句废话。彼此的智谋不相上下,各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慈禧太后想要曾国藩替朝廷消灭太平天国,而曾国藩想要成为一个忠臣。

这是君臣之间的一种默契,正是这种默契,才消灭了太平天国。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