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言:“是金子埋在哪都会发光”,这句话一直被人用来勉励那些自身具备超常实力却不被人看好的一些学生或者是选手,通过鼓励他们让他们发挥出与平常不一样的实力,古往今来,能人异士数不胜数,但是沦为阶下囚却翻转成为科学家的案例却是独此一件。
我国一名被判死刑的罪犯,在牢狱之中通过改造,深感自身罪恶深重,通过自己先前的学识发明出了一件高科技专利,在实施死刑的前一天晚上被赦免,出狱之后成为了人人拥戴的科学家,
并被多家公司看中希望能得到他,究竟这样的“牛人”是何许人也呢?
天资聪慧,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李红涛,出生于我国湖北宜昌,从小古灵精怪的他动手能力极强,许多玩具在他手下都“活不过”几个小时,但是拆完以后,他又能在很快的时间内装上,这种超强的动手能力在当时可谓是在街坊邻居口中的“天才少年”。时不我待,李红涛转眼间便到了高考的时候,他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名校。
1985年,这个工业化占据主流的年代,村中出了一个大学生,这便是整村的骄傲。李红涛也再此证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顶着“大学生”头衔的李红涛在毕业之后,成功进入到了国营厂里上班,这便是当时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抱着铁饭碗的李红涛很快便结婚生子,一切都井井有条,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但是心气高的李红涛不满足着日复一日,简单枯燥的工作模式,他想着改变自己的生活。
但是应了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外游荡的他结识了一名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两人迅速陷入爱河,李红涛丝毫没有被已婚之夫的名号所束缚,终于纸包住火,出轨的事迹败露,妻子离他而去,女大学生一气之下也与他分手,美满的生活终究还是只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
路遇歧途,走上一条不归路
人生陷入低谷他时常在夜市买醉,恰好有一日在买醉的时候遇见了自己的大学同学,两人相见如故,聊的十分投缘,决定两人联手干买卖。说干就干,有了目标,两人着手张罗起来,但是最致命的是,两人手中的资金不足以支撑到公司成立。头脑开明的李红涛打起了银行的主意,他伪造了银行的大印,通过承兑足足捞了有18万有余,但是法治社会不会让一个坏人的罪行瞒天过海,很快李红涛的计划被警方识破并依法逮捕了他。
李红涛锒铛入狱,但是在他看来,这个地方束缚不住他,他通过一根铁丝解开了手铐之后,像个没事人一样走出了警察局的大门,回到家中销毁了自己的犯罪证据之后,便开始浪迹天涯,开始了自己“大逃亡”的人生。
李红涛深知,警察会在大巴车、火车等地方张贴自己的画像并发出通缉令,他便反其道而行之,靠着一把仿制的钥匙,他在街边偷走了一辆车作为自己出逃的工具,像李红涛这样不甘平凡的人来说,这样出逃的方式过于简单,为了追求更大的刺激,李红涛将那辆汽车舍去,找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警车作为了自己第二个交通工具,如此高调的行为,惹怒当时的警察。
上级限时三个月之内将李红涛抓捕归案,眼见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红涛犹如石沉大海,了无音讯,就在离破案日子没几天的时候,李红涛出现在了一所大学之中,接到举报消息的警察,迅速组织警力将大学围了一个水泄不通,这才将李红涛逮捕归案。
李红涛被捕之后,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宛如这次逮捕是他精心设计好的一样,逮捕之后李红涛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但是并要求警察在三个月之内要坐实这些证据,要不自己便会翻供并离开警察局
。这些话语在警察耳中犹如是一个笑话,根本没人当回事。但是李红涛自己心中明白,这些话便是给予他们的最后期限。
亚里士多德说的:“凡是伟大的天才都带有疯狂的特征。”
三个月已过,警察依然没有坐实李红涛的犯罪证据,这次李红涛通过怂恿两名牢犯挖地道逃狱,再一次的成功越狱。
李红涛出狱之后并没有着急跑路而是去到电话亭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问候了一下当时那些以为自己说的话是笑话的警察们。
在时隔一年之后,李红涛再次被逮捕入狱,经过法院的宣判,数罪并罚,处以死刑。听到自己被判处死刑,李红涛脸部没有呈现出任何表情,仿佛一切都是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李红涛“二进宫”,虽以判死刑,但是丝毫没有恐惧之意
李红涛再次锒铛入狱之后,俨然出现了一些变化,他的想法不在是逃出这十几平米的小屋子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专业上,他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电子系,对于电子产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李红涛通过申请,希望自己能够在剩下的日子里完成一项实验,通过一系列的审批程序,他的请求被许可。
虽然背负死刑犯的称号,但是李红涛在实验室中忙的昏天黑地,将自己的生死也早已置身事外。历经7天的时间,在外界专家的帮助下,他在临刑的前一天成功发明了无刷电机,他也通过此次发明成果成功将自己的死刑改成了死缓,并在后期的改过教育中表现突出,在2009年刑满释放。而在出狱后的李洪涛也被高薪聘请从事科研工作。
李红涛的一生可谓是波涛汹涌,从最初“全村的骄傲”沦为“阶下囚”,逃出监狱之后,自己通过一系列的挑衅行为成功将自己打入了“死刑犯”的行列,但是就在准备执行死刑的7天中,又反转成为了一名“科学家”发明出了属于自己的专利,这些故事情节仿佛只有在故事中才会听到,但是这一切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李红涛的身上。
他的成功在平常人身上难以被复制,但是像这种成功我们却希望只此一例。所幸李红涛最后悬崖勒马,痛改前非,将自己的专业付出与实际,成功挽回了自己的性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藐视法律的威严,不要触碰法律的红线,做一名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
参考资料:
《权力意志》
《亚里士多德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