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点改革大攻坚实现全局工作大突破 淄博市委市政府确定15项重点改革攻坚事项

2020-04-20   掌握鲁中

发展要领跑,改革必须领先。4月16日,淄博市召开全市重点改革攻坚动员会议,贯彻落实省委“九大改革攻坚”要求,围绕推进“六大赋能行动”和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全面部署十五大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吹响改革冲锋号,点燃发展激情,为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注入强劲动力。15项重点改革攻坚事项如下:

1、实施“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

对标深圳等国内最高标准,持续深化 “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在“放”“优”“减”“缩”“降”(放权力、优环节、减材料、缩时限、降成本)上自我革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对各类审批事项流程持续优化,提升市场主体办事创业便利度,努力打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2、调整优化部分功能区管理范围和机构设置改革攻坚

按照“东优、西融、南拓、北联”的城市发展路径,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形象和能级为目标,调整优化淄博经开区、张店东部化工区的管理范围,设立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调整优化相关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机构设置、编制配备,完善相关功能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财政体制、经济指标统计核算办法等,高起点、高定位、高质量规划、建设、管理、发展,以产业组织理念推动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科技创新,加力推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布局,推动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新设施快速发展,建立完善市场化开发运营管理体制、专业化“”双招双引”平台机制和更富激励性的薪酬机制,全力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促进各类优质要素资源高效流动、优化配置,形成各板块分工合理、功能衔接、优势互补的联动发展格局,打造引领淄博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面提升淄博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设务实开放、 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

3、以市场化理念变革产业组织方式改革攻坚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和“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在“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上加力推进,探索优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推进、政策支持、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在传统优势产业“五个优化”、四强产业“攀登计划”上搞突破,再创淄博产业竞争新优势、经济转型新路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4、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改革攻坚

按照国家试点改革要求,坚持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与新旧动能转换“两篇文章”一起做,完善创新驱动、政策保障“两个体系”,健全项目推进、要素保障、专班运行“三个机制”,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奋力推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5、打造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改革攻坚

理顺金融支持科创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建设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的实施意见,完善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扶持政策, 强化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的合作, 推动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集聚,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形成以良好金融生态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6、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改革攻坚

强化开放意识、抢抓开放机遇、打开开放路径,充分用好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政策溢出效应,大力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加快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引进,加大招引外商投资项目的力度,实施外贸生态培育工程,力争年内成功申建综合保税区,高水平运营淄博内陆港,打造对标国际的开放环境,推动城市开放度和经济外向度稳步提升,开放型经济生态更加完善。

7、“六个一”平台招引机制改革攻坚

按照围绕一个科创产业、确定一个园区承载、引进一组产业基金、组建一支专业团队、制定一套个性化政策、创设一个产业展示中心的试点要求,遵循市场规律、产业形成规律、企业成长规律、项目落地规律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促进淄博市“双招双引”更加专业、精准、高效,在招大引强培新上搞突破,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8、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攻坚

坚持市场化取向和去行政化方向,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灵活实用的运营机制、激励竞争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撑体系, 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打造淄博市功能集成、产业集中、人才集聚、土地集约的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

9、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攻坚

理顺国资监管及服务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集团组建工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管理体制, 建立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具体实现机制,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实现国有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10、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攻坚

抓住淄川、博山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大机遇,在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等方面改革攻坚,逐步打通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衡交换和公共资源科学配置。同步支持其他区县改革探索, 积极争取省级试点,不断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融合发展淄博经验。

11、“全员环保”体制机制改革攻坚

突破过去仅靠环保部门抓环保的格局,建立“环保吹哨、部门报到”协调联动体系,完善“全员环保”体制机制的架构设计、行动路线、路径突破、氛围营造等,变单一业务部门“孤军作战”为全行业、全领域协同作战,变重治标轻治本为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变时紧时松为常抓常严、追求长效,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为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12、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攻坚

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市”争创为契机,健全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八大体系”,以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为重点,完善市、区县、镇街、村居、网格五级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把淄博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具有安全感的城市。

1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攻坚

深刻检视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公共卫生人才保障机制等,着力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平战结合、科学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升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14、健全完善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体系改革攻坚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年轻化、专业化,突出政治标准、以事择人,打破论资排辈、条条框框、平衡照顾,以更大视野选拔任用“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以更大力度教育转化“孔雀型”“病猫型”“鸵鸟型”干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15、构建政治生态评价体系改革攻坚

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选人用人等九方面构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建立数据信息收集、汇总、研判工作机制,建立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的运行机制和权威严肃的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能够反映政治生态的评价内容整合起来,综合研判、精准“画像”,为淄博市委决策提供参考,督促各级各部门主动履行主体责任,助推淄博市政治生态持续向上。

(记者 马冠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