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辽沈战役对解放战争的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场战略决战中,东北野战军主力最先攻占了锦州,这一个神来之笔,彻底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和关内的联系,俨然成为了瓮中之鳖,难逃全军覆没的悲惨命运。其实,先打锦州的军事方案是在多次争论中才制定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辽沈战役爆发之前,对于国民党军队而言,战场形势已经非常被动和不利。当时国民党军队被迫分别驻守在长春、沈阳和锦州等大型城市,随时都有被分割包围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仍然坚持采取固守的策略,将主力部队部署在沈阳,向北可以支援长春,向南可以与锦州呼应,三点之间互为倚角。
当时,东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还在北满地区,呈现出大军南压之势,先要攻打长春、沈阳和锦州中的哪一个,林彪原本计划先对距离最近的长春发动攻势,然后逐次南下,解放东北全境。但是,毛主席却和林彪的想法不一样,他想到的是最南边的锦州,因为只有先行解放锦州,才能截断东北国民党军队撤回关内的退路,才能实现在东北全歼国民党军队的战略目标。
起初,林彪对先攻打锦州并不热心,他认为虽然必须将国民党军队全歼于东北,但目前攻打锦州的条件还不成熟,舍近求远起码在物资供应上有难度,也有一定的风险。同时,林彪还表示,只需要十到十五天左右,就一定能结束长春的战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最终同意了东北野战军先攻打长春的军事计划,但也重申了锦州的重要性。
此后,因为国民党长春守军负隅顽抗,十几天过去之后,东北野战军并没有实现“十到十五天结束长春战事”的目标,只是将长春重重围困。此时,毛主席的心情凝重,他知道如果再拖下去,那么国民党军队完全有时间也有可能撤出东北龟缩到关内,这将对解放战争的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后来,又过了一个多月,在经过多次争论研究之后,在长春战事迟迟没有进展的情况下,林彪最终才下确定了南下锦州的决心。至此,辽沈战役的总体战略——“关门打狗,全歼国民党军”正式确立,推动了辽沈战役的进程,并为日后的伟大胜利奠定前提和基础。事实也证明,东北野战军先打锦州的决策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