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社恐的年轻人,躲进剧本杀社交

2022-06-15   快推正能量

原标题:自称社恐的年轻人,躲进剧本杀社交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石恩泽

沉浸式娱乐是属于Z世代的玩物。

作为“没有穷过的一代”,Z世代(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受科技产物影响很大的人)表现出与往代人迥异的消费特征:偏好娱乐型精神消费、不惜高消费以追赶潮流事物、注重生活体验。

可玩性、趣味度更高的沉浸性娱乐,可以满足Z世代更多元化的娱乐消费需求,例如沉浸式剧本杀。

当85后还在吐槽,玩剧本杀就像周末连开6小时会,还是加班不休息的那种。95后已经沉浸到体验式剧本杀,沉迷得不可自拔。

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剧本杀已经成为线下主流娱乐方式之一。10-19岁城镇人口是剧本杀行业潜在消费人群。

抓住Z时代,等同于抓住商机。如此诱人的市场,吸引了一众玩家参与。一时间,科班编剧、演员纷纷涌入剧本杀行业,百花齐放,好不热闹。

摆脱“我”的社交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剧本杀?

这是许多看不懂这个行业发展的人,最常问的一句话。

在Z世代眼里,剧本杀的放松之处在于有剧本、够沉浸,沉浸到年轻人可以摆脱“我”。

Z世代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社交需求越来越多通过网络解决,而非现实生活。这也造成他们“人均社恐”——恐惧在日常生活与人正常社交。

即便社恐,年轻人的内心深处依然渴望社交。“我喜欢剧本杀,因为剧本杀可以让我放心地在面具背后做我自己。”一位00后说道。

2021年3月22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一处“剧本杀”门店内,玩家们在扮演不同角色 图源:视觉中国

美团大数据显示,2021年五一假期,剧本杀成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夜间消费活动之一。其中,超七成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超四成用户消费频次在一周1次及以上。

Z世代喜欢的社交是有选择性的展示自我,追求一种“像我但又不是我”的状态,就像是他们隔着手机在聊天。在剧本杀的环境里,剧本接棒了手机,成为了新的“屏幕”。

这块新“屏幕”给了他们充足的空间。沉浸式剧本杀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年轻人之间的新形态社交方式。

Z世代索性连找对象都通过剧本杀来完成。据美团发布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统计,在剧本杀消费用户中,58%为女性用户。另外,据安信证券研报,硬核推理本占据市场的比例越来越低,情感沉浸本越来越多。

曾有剧本杀店主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有时候一局剧本杀结束后,能撮合好几个单身男女成为情侣,尤其是情感氛围渲染满分的剧本。

Z世代认为,与其吃饭相亲,硬聊一堆不感兴趣的话题,不如来一场剧本杀,还能直接观察对方身上逻辑思维能力和谈吐。

牢固的社交消费

一场剧本杀,数个小时,原本陌生的年轻人在沉浸式表演中,悄无声息地拉近了距离。释放压力、游戏消遣、社交渴望的诉求同时被满足。最重要的是,这些密切的互动交流都可以藏在角色下,与“我”无关。

事实上,从“狼人杀”到密室逃脱,再到沉浸式剧本杀,剧本杀业态短短几年不断迭代。从DM(游戏主持人)到NPC(非玩家角色)到PGC(专业内容生产),Z世代沉浸其中体验“二次人生”。

剧本杀,作为新的沉浸式娱乐方式,正在巩固其线下的社交消费地位。

近年,剧本杀门店数量飞速增长。据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线下剧本杀门店数量为2400家。到2021年4月,数量已突破4.5万家。

不到3年时间,剧本杀完成了百亿市场的突破。根据艾媒咨询预计,2022年剧本杀行业规模将达238.9亿元。

2021世界VR产业博览会现场,市民体验VR剧本杀《双生罗盘》 图源:视觉中国

快速增长的数字,吸引大批人涌入行业。行业竞争眼见是日益激烈,大批素质参差不齐的从业者涌入,剧本杀行业门槛变低,缺少行业壁垒。甚至部分商家为了吸引年轻人,在剧本内容和场景设置中加入暴力血腥元素。

这也是许多新兴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定会面临的问题——相关部门在监管措施和管理规范等方面存在漏洞和空白。

剧本杀也不例外。但好在,问题已经展露,还有时间和空间优化这个行业。

从行业价值来看,剧本杀的价值潜力在于与其他内容形式实现联动,借此打造符合当代年轻人喜好的新文化产业链。

从监管层面上看,官方出台登记备案的政策文件能敦促行业向前发展,以良币驱逐劣币,这对拓宽剧本杀的普及程度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而从入局者来看,各个环节或多或少都会碰到钉子,但他们依然在努力解决问题,或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或是改变经营策略,希望能为这个行业有序发展再努力一把。

对Z世代来说,这也是值得开心的事——这个春节,这届年轻人或许都躲进了剧本杀,不用面对亲朋好友催婚,自己就能在剧本杀组起“相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