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X燃X萌,集齐当下最火元素的青春剧,想不爆都难

2020-03-03   独立鱼

这几年,欧美青春剧的走向变了。

《怪奇物语》《去他X的世界》《性爱自修室》接连大热。

可以看到,大家抛弃那种甜甜腻腻的校园爱情戏码,开始进入一种“丧燃爆”的模式里。

谁说青春期一定是正能量?

看看现实世界。

18 岁的比莉·艾利什,“摩登、无情、六亲不认”,却手捧五个艾美奖杯

厌世躁郁的小炸药们才是如今最受欢迎的类型。

最近,又有一部新的丧燃剧吸引了我的注意——

《非我所愿》

I Am Not Okay with This

这部剧改编自查尔斯·福斯曼 (Charles Forsman) 的同名漫画。

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部又丧又燃又萌的《去他X的世界》

而且两部剧的导演都是乔纳森·恩特威斯尔

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高饱和度的配色,清新绚烂的造型,复古又不失精致。

上图:《去他妈的世界》

下图:《非我所愿》

不同的是。

《非我所愿》架构在一个魔幻的设定上。

17 岁的内向少女西德妮,拥有意念操控物体的超能力。

当她紧张、沮丧、愤怒的时候,身体里会流出一股黑暗力量

她讨厌浴室水龙头的滴答声,厌烦至极时,水流自动停止了。

沮丧时,身后靠着的墙壁会突然爆裂

好朋友抛下她去跟男友约会,她不开心地走在铁轨上,漫不经心地捡起石头乱扔,力量大得可以将插在土里的标牌砸地老远。

负面情绪可以造成现实伤害。

在这样的设定下,青春期本就容易躁动的少年们,具备了更大的破坏力。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部剧集合了《魔女嘉里》《去他X的世界》《怪奇物语》等多部大 IP 的精华。

杂糅成了一部“超自然青春魔幻系血浆丧燃恐怖片”。

起初,西德妮对自己的力量并不在意。

直到某一次。

当她陷入无可抑制的愤恨情绪时,大叫了一声,身体里爆发出的强大冲击波把周围的树木全部连根拔起

这时候,她才真正确信:

自己具有某种超能力。

而且力量非常强大。

按常理说,如此魔幻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头上,会让一个中二少年兴奋异常。

(你有超能力了喂亲!!!)

但西德妮不然。

因为这种能力不受她控制

只有在她深深陷入负面情绪又无法排解时,超能力才会显现。

而且这股神秘力量所造成的后果也完全不在她的掌控之内。

有一回。

一个男孩在学校舞会上拿出西德妮的日记本,步步紧逼想跟公众宣布她的秘密。

西德妮体内不可遏制地积累起恐怖能量。

然后。

男孩的整颗头颅。

瞬间爆掉了。。。掉了。。。了。。。


血浆喷溅了西德妮的全身。

众人眼睁睁目睹了这一灵异事件的发生,惊恐无比,四处逃窜。

一时间,惊叫声、哭喊声、警笛声混杂在一起。

西德妮也懵了。

趁乱逃了出来,满身鲜血地奔跑在空无一人的黑暗街道上。

那一刻,她像极了魔女嘉莉

惊恐,慌张,内心还带了一点报复的胜利感。

西德妮独自奔跑的镜头,像极了《去他X的世界》第一季的结尾。

同样的处理方式。

《非你所愿》第一季到此也结束了。

你可能满头问号,这不该是正片刚要开始吗?

但不好意思,第一季拢共就这么点内容。

这部剧的体量非常小,7 集,每集 20 分钟。

掐头去尾,约等于普通美剧的 2 集。

进行到爆头环节,便戛然而止。

所以有人说,这一季像是部超长预告片,似乎刚刚进入正题,就立马结束了。

不明所以的仓促结尾也是引发部分观众不满的原因之一。

倒也不是预算不够。

而是原著漫画的最终结尾,就停在爆头这一刻。

只不过。

炸掉的不是坏男孩的头,而是女主西德妮自己的头

她湮没在了自身超强的负能量里。

人没了,故事也没有了。

丧的一批。

这就是查尔斯·福斯曼的风格。

极简的绘画讲述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而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无力和带着自毁倾向。

但本剧魔改了漫画的结尾,把遭殃的那颗头换了。

瞬间就把丧结局逆转成了燃开场。

把自我毁灭转变成充满仪式感的涅槃重生

女主逃往避难的林中小屋,一个黑衣人显现,对她说:

“他们应该感到害怕。让我们开始吧”。

一个邪恶的超能力少女,冉冉升起了。

看来,第二季是势在必行了。

冲着魔幻设定与血浆场面来追剧的,或许确实会失望。

但这部剧真正的魅力,并不在此。

青春期野蛮生长的欲望与情绪,一直是影视作品乐于刻画但又难以捕捉的对象。

于是,总得借用别的符合作为依托。

比如之前颇具争议的《生吃》。

将少女对生肉的渴望隐喻蓬勃的性欲。

《非你所愿》也是同样。

“超能力”指代的,是西德妮在压抑的青春期里产生的种种负面情绪

她所面对的社交障碍、性取向困惑、友谊破碎、母女矛盾、父亲自杀等等日常问题,才是原著在意的重点。

所以你会发现,这部剧虽然短,却很慢。

充满了西德妮大量的独白。

这一点,也是和《去他X的世界》保持了一致风格。

但独白又并不会显得造作矫情。

年轻演员们选的都很有特点,再加上欢乐的 BGM,使得整部剧刷下来也是清新中带着刺激,平静中鼓着躁动。

男女主演索菲娅·莉莉丝瓦耶特·奥莱夫,都来自于 2017 年爆火的高口碑恐怖片《小丑回魂》。

他们一个像极了艾伦·佩吉另一个则有点甜茶的感觉

果然摄像机钟爱的脸都是同一款么?

索菲娅·莉莉丝演出了女主作为边缘人物的畏缩和羞怯。

不自觉佝偻的背部,闪躲的眼神,杂乱的头发,卷边的灯芯绒外套。

无不透露出这是一个自卑又孤独的人。

她的父亲几年前自杀。

就是因为身上总散发出不可控的破坏力,造成周围人的牺牲而自责不已。

她的母亲是餐厅服务员,收入有限,一家人的生活愈发拮据。

西德妮的生活中充满了悲伤、愤怒与无奈。

唯有跟闺蜜在一块时,才能有那么一丝开怀的时刻。

瓦耶特·奥莱夫饰演的男主斯坦利,则是一个“怪胎”。

父亲一年 300 多天都在外面跑大卡车,回到家里只会冷眼相待。

斯坦利不在意周围人的眼光。

他光着脚出门。

售卖“特殊物品”给周围的不良青年。

梦想是变成一只巨大的水母,在蓝色的海洋里遨游。

两人在一起最惬意的时刻,居然是比赛谁的青春痘更多更恶心

他们一起去看橄榄球比赛。

场上是全校最受欢迎的男运动员和女啦啦队员。

斯坦利说:

“这就像是在看莎士比亚戏剧。因为你知道场上这些人,终将活成一场悲剧。

他们以后大概率是当个区域销售经理,手里最大的权力就是评定月度最佳员工。

然后迫不及待地来参加中学五年、十年、二十年的聚会,去怀念他们的青春时光

因为除此之外,他们也遇不到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情了。”

斯坦利的这段话,与其说是一种预言,毋宁说是一种躲在角落的“校园失败者”的自我安慰

整部剧像是用一种暗黑超现实的影像风格,完美诠释了风靡 70 年代美国的歌曲《At Seventeen》。

十七岁那年我得知真相

爱情是漂亮女孩的专利

拥有纯洁笑容的高中女生

她们早早结婚

然后安逸地生活

那些与我无缘的情人节

那些上演着青春闹剧的星期五

也都只为那些漂亮女孩而设

十七岁那年我得知真相

我们这些脸蛋一无可取

拙于社交

绝望地家中枯坐......

At SeventeenJanis Ian - Best Of The Test - The Old Grey Whistle Test

刨除掉那些令人害怕的超能力,或许真实的故事是:

17 岁的女孩西德妮,其貌不扬,成绩普通,家庭贫困。

她自卑,怯懦,尴尬。没有人愿意跟她做朋友。

她会远远看着那些欢乐的少男少女,然后独自一个人走上偏僻的小道。

幻想着自己突然具有某种超能力,在人群中找到一丝存在感。

查尔斯·福斯曼作为创作者,像上帝一般满足了这个颓丧少女的愿望。

结果到头来却发现,超能力并没有让事情变得更好。

复仇或许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完成;

但内心的哀伤和遗憾,却会长长久久地存在于生命的记忆里。

说到底,这部剧讲述的,是“无存在感的青春”。

这也许是当下丧燃剧流行的原因。

大多数人已经不愿意接受那一套刻板的积极向上的青春标准。

市面上的“鸡汤青春”,不过是那一小撮成功者,步入油腻中年后,借助朦胧滤镜,去重新装点自己想象中的,并不真实存在的假面幻境。

说到底。

是不敢面对曾经不完美的自己。

或者。

是确实太过一帆风顺,才会这么居高临下地拼凑出所谓狗血的成长的疼痛。

相比之下。香玉更喜欢那些不畏惧讲述负面情绪的故事。

即便悲伤或丑陋,也真实得令人心动。

真相或许不那么阳光灿烂。但好歹是在真实存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