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一个朝代的灭亡,以及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会经历“民不聊生”的过渡。想当初朱元璋之所以造反,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吗?但是到了明末清初时,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当时有个人主动向灾民施粥,但是此人施粥不许用盆装,灾民无奈用一种方法,一碗粥竟然比一盆粥还要多。
在电视剧《朱元璋》中,会发现朱元璋的父亲,就是因为一口吃的而上吊自尽了,而朱元璋从小就没有怎么吃过饱饭。他带领着一群伙伴,把地主的牛给宰上了。在电视剧《朱元璋》中,朱元璋曾回忆过,如果当年但凡能吃饱饭,也不会造反起义,也就不会有大明的皇帝了。
但是朱元璋大概没有想到,到明末的时候,同样出现了这种民不聊生,灾民遍地的状况。历史上凡是经历这种灾荒,虽然与自然灾害有关系,但是也与朝廷不无关系。甚至与朝廷有很大的关系。在当时,虽然朝廷也下令拨款赈灾了,但是力度不足。此时有一个叫的王铎人。
他见自己的家乡如今充满了灾民,十分的心痛。所以,他主动救急这些灾民们。此人救济灾民的方法就是给他们粥喝。但是他也不是家财万贯。所以,在施粥的时候先说好,每个人都拿着碗来盛,不能用盆儿。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吃到粥。要知道人饿到一定程度时,是可以失去理智的。
那么面对不能用盆装,只能用碗装的状态下。灾民们无奈想出了一个方法,做到了一碗粥,比一盆粥都多。他们用的方法就是他们使用一种土窑烧成的大碗。这种大碗的形状确实是不是盆子,是碗,但是它比盆还大。虽然这样可以让拿着这种大碗的人多喝一点粥,但是没有这种大碗的人,可能就会少喝一些粥了。
但是,不要小看那一口粥,在快要饿死的年代,一口粥有可能就救活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