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不是知识,前人不能代替我们去思考|对话周国平

2024-05-08     新京报书评周刊

原标题:哲学不是知识,前人不能代替我们去思考|对话周国平

什么是哲学?

书架上的一个“非热门”类别、一种关于人和世界的论说……假如按这些年流行的学科“鄙视链”来看,它大概也是没落的“众学科之王”吧。

哲学开始于仰望星空。以西方哲学为例,最早的哲学家往往也是天文学家,古希腊的泰勒斯、毕达哥拉斯、阿那克萨戈拉,都是如此。

阿那克萨戈拉(约公元前500-前428)出身贵族,但他主动放弃了继承家业,把财产全部分给亲戚,自己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潜心研究自然。有人大惑不解地问他:“你活着为了什么?”他回答说:“为了研究太阳、月亮和天空。”对方继续追问:“难道你不关心你的祖国吗?”他指着头顶的天空说:“我非常关心我的祖国啊。”

以宇宙作为自己的祖国,并不只有阿那克萨戈拉这一孤例。大名鼎鼎的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敢于让亚历山大大帝不要挡住他的阳光。他靠着一根手杖和一个背包,四海为家,还发明了“宇宙公民”(cosmopolite)这个词。哲学家的思想疆域是超越国界的。两千多年后,德国哲学家尼采同样振聋发聩。他不仅宣告“上帝死了”,还声称:“哲学家不是时代的嫡子,而是时代的养子。”哲学家只是恰巧生活在某个时代,他的老家是永恒。

他们不断追问世界本源和人生意义的终极问题,不断拓宽人类的认知边界。他们相信,“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学者、作家周国平,17岁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后来在中国社科院哲学系博士毕业,并留任哲学系研究员,终生从事哲学的写作和翻译工作,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从懵懂无知的年纪开始接触哲学,遍读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许多人觉得哲学枯燥晦涩,毫无实用价值,他却乐在其中,欲罢不能。他被那些智慧的头脑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进入他们思考的问题之中,跟随他们在一个个奇妙的精神世界里探险。

周国平 ,生于1945年,当代学者、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主要学者之一。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守望的距离》《善良丰富高贵》《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

如今,他已年近八旬,但仍思维敏捷,辩才无碍。他耗费四年时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磅的著作,三卷本的《西方哲学史讲义》,洋洋八十余万言。从公元前6世纪一直写到19世纪,对2500年的西方哲学史做了梳理,从古希腊的泰勒斯一直写到近代的尼采,辨析了哲学与神话、宗教、科学、美学、政治的关系问题。这套书延续了他一贯生动简洁的文风。在这套新书出版后,我们也专访他聊了聊究竟什么是哲学的魅力、哲学(史)与知识。在他看来,现代哲学背离了两千多年的主流传统,不论形而上学遇到怎样的危机,哲学都需要思考世界本质和人生意义这样的根本问题,所以,“我愿意听从维特根斯坦的劝告,对于不可说的,保持沉默”。

特约采写|徐学勤

哲学家不是怪物

《西方哲学史讲义》,周国平著,深圳出版社·果麦文化,2023年11月。

新京报:中国的本土学者,写西方哲学史的并不多见。你为什么会在七旬之年,来写一部篇幅巨大的《西方哲学史讲义》?洋洋八十余万字,这是体力与毅力的双重挑战。

周国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85817523130890e439fb01145228a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