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书看哪些?
今天为大家分享25本今年上市的高分学术类新书,一起收藏打卡阅读吧!
1.《现象学入门》(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丹麦]丹·扎哈维 著康维阳 译
本书是丹·扎哈维对20世纪主导性哲学运动之一的现象学简明而有吸引力的介绍,目前已经有德文、英文、日文等六种译本。
本书作者丹·扎哈维是该领域的顶尖专家,他在这本书中生动明了地介绍了最基本、最核心的现象学概念,比如意识、意向性、空间性、具身性、时间性、交互主体性和社会性等。这些概念对于理解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庞蒂等伟大思想家至关重要。
2.《现代数学的概念》(世界科普名著译丛)
[英]伊恩·斯图尔特 著张卜天 译
几年前,“新数学”席卷了英国的课堂。它以研究数学家所喜爱的抽象的、一般的数学表达方式为基础,其目标不仅是教学生处理数字和公式,而且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读完这本书,你会更清晰地了解到现代数学家如何看待数字、函数和公式,并懂得牢固掌握“新数学”背后的思想将如何影响对数学本质的真正理解。
3.《大希庇阿斯》(希汉对照柏拉图全集)
[古希腊]柏拉图 著溥林 译
《大希庇阿斯篇》是柏拉图就“美是什么”的问题所作的一篇对话,它是西方第一篇系统地讨论美的著作,后来许多重要美学思潮都源于此。
4.《晨时:或论神之存在的演讲》
[德]摩西·门德尔松 著刘伟冬 李红燕 译
摩西·门德尔松是德国启蒙运动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之一,被称为德国的苏格拉底。《晨时或论神之存在的演讲》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晨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什么是真理,即我们如何获得客观知识,第二部分主要论证上帝存在。
5.《中国文化史导论》
钱穆 著
这是一部“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的力作。本书写作于抗战时期,是钱穆先生在完成《国史大纲》后,首部系统深入讨论中国文化史的经典之作。本书是商务印书馆新近推出的钱穆经典著述简体横排版之一种。
6.《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徐旭生 著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是徐旭生的学术代表作。本书以文献中保留有古史传说而当时并未留存直接史料的时代为传说时代。作者认为,古史传说虽口耳相传,时久容易失真,可是它们大约都有历史事实为核心,并非子虚乌有;历史工作者如果能审慎地处理,就可以剥开它们神话的外衣,找出来真正历史的核心。
7.《语词谈薮》(语言学与诗学译丛)
[英]C.S.刘易斯 著丁骏 译
语言——其交流和游戏功能,其文学形态及意义变迁——是永远让人着迷的话题。《语词谈薮》便是对这种魅力的探索。在本书中,刘易斯研究了英语中所使用的若干语词的历史,这些语词在几个世纪以来发生的相当大的变化,以及这些词在其以往语言中的意义。本书兼论文字交流的乐趣和问题,引人入胜,趣味横生。书中揭示的议题对所有用心阅读和交流的人至关重要,而作者恰是精研英语的大师级学者。
8.《土地经济学论纲》
朱道林 著
本书阐述与论证了土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规律,提出土地的自然、经济、公共三大基本属性是决定土地经济学研究特殊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土地被投入人类利用过程所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土地产权关系、土地交易关系、土地投资关系、土地税赋关系构成了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9.《回向文学研究》(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张伯伟 著
本书的核心观念是“回向文学研究”。全书共分四辑,述四辑的次第展开,足以表明文学研究的道路不仅是宽广的,也是多样的、有趣的,更不用说是有意义的。
10.《自然法与普遍法历史》(政治哲学名著译丛)
[德]爱德华·甘斯 著[德]约翰·布劳恩 编黄钰洲 译
本书由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学者约翰·布劳恩耗时三十年根据19世纪德国著名法学家爱德华·甘斯现存所有“自然法与普遍法历史”讲座学生笔记整理而成。本书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黑格尔,也将带领我们认识爱德华·甘斯这位不应被遗忘的法学家,同时填补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一处重要的研究空白。
11.《法的一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法律名著译丛)
[苏联]帕舒卡尼斯 著姚远 丁文慧 译
《法的一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被视为享有最广泛国际影响力的苏联法哲学代表作。该书自出版以来,始终构成相关学术探讨和论争的不竭源泉。帕舒卡尼斯在书中凭借极具想象力的方式,巧妙地融通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零散思想,将主要由马克思示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迁移至法学研究领域,在基本经济概念和基本法律概念、商品形式和法的形式、商品拜物教和法权拜物教之间建立起分析上的对应性,由此努力将法律学合理地提升为法的一般理论。
12.《什么是科学》(第二版)
吴国盛 著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立足于专业的研究,分析中国人的科学观念,阐明科学和哲学、宗教以及伦理传统的关系,揭秘科学的文化基因,帮助我们厘清各种科学观念,引导我们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追求理性之美。
13.《1948年谈话录 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梅洛—庞蒂文集)
[法]梅洛-庞蒂 著郑天喆 译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梅洛-庞蒂于1948年接受电台采访的七篇谈话录,另一部分是梅洛-庞蒂于1949年到1952年间在索邦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课程的笔记记录。第一部分的访谈可以被视作梅洛-庞蒂早期哲学思想的简要概括。在第二部分的课程笔记中,梅洛-庞蒂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讨儿童关于他人的知觉问题。
14.《三醉人经纶问答》(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日]中江兆民 著滕颖 译
《三醉人经纶问答》是国际政治思想名著,“经纶”指国家前途的正确方向。书中借三个各具不同思想倾向的虚构人物——洋学绅士、豪杰君、南海先生——豪饮鼎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摆出当时日本正在流行的三种典型的政治、外交论,展示了明治时代日本民族探索前进道路时的真实心境和政治思潮。
15.《凉山彝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林耀华 著
本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早期人类学民族志的代表作,也是凉山彝族研究的经典作品。本书是作者1947年对凉山彝族社会进行三个月实地考察后的田野考察报告,书中分专项描述了彝族社会的地理历史、亲属关系、经济状况、社会组织及信仰仪式等方面的情况,梳理了彝族的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并采用比较视角做了分析论述。
16.《卢丹城的中魔》(新史学译丛)
[法]米歇尔·德·塞尔托 著申华明 译
17世纪30年代,法国外省小城卢丹发生了一系列中魔事件,中魔的大多是卢丹城内圣于尔叙勒会的修女,而本堂神父于尔班•格朗迪耶则逐渐被指为施魔者——他最终因此在1634年被送上火刑架。
怪事深深根植于社会之中,或许揭示的是更深刻的整体变化。卢丹城的中魔事件体现了中世纪价值观与当时已开始露头角的启蒙运动思想的冲突、科学与宗教的对抗。
17.《民族、国家与经济》(经济学名著译丛)
[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著蒋豪 译
米塞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九死一生的亲历者,出于对德意志民族和世界文明的担忧而写了本书,从和平与发展的视角,侧重为德意志民族并为整个世界寻求突破一战后困局的出路。
18.《法律多元主义阐释:历史、理论与影响》(法政名著译丛)
[美]布莱恩·Z.塔玛纳哈 著赵英男 译
本书是塔玛纳哈教授有关法律多元主义以及法哲学三十余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法律多元主义涉及多重法律形态的彼此共存。它包含国家法、国际法、跨国法、习惯法、宗教法、原住民法以及彼此不同的种族或文化社群的法律。
19.《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英]E.H.卡尔 著秦亚青 译
E.H.卡尔是当代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大师,本书是卡尔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卡尔将国际关系思想划分为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本书是国际关系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经典理论著作,至今,这部著作仍然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学者及学生的必读书。
20.《吴宓的精神世界》
周轶群 著
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然而,时至今日,吴宓的学术成就和主张仍未得到深入细致的研究,其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形象也往往失之于脸谱化和标签化。
21.《雅克·拉康,过去与现在:对话集》
[法]阿兰·巴迪欧 伊丽莎白·鲁迪内斯科 著蔡婷婷 译
在拉康去世三十周年之际,法国学术界围绕当今社会 “政治的革命”以及拉康作为“无序”的思考者所展开的关于“主体的革命”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该书对拉康基本思想所进行的梳理,尤其结合前者对当下社会政治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对于反思精神分析的历史和现状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22.《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新文化史名著译丛)
[美]罗伯特·达恩顿 著叶彤 顾杭 译
本书为著名欧洲文化史家罗伯特·达恩顿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纳沙泰尔公司的数万份档案材料为基础,详细研究论述了18世纪后半期历版《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密切关联,细致勾勒出《百科全书》的“生平”,囊括了造书、传播、盗版等方方面面,展示出启蒙运动的撰稿人、出版商、印刷商、印刷工人以及读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作为一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运动,何以成为了一门生意。
23.《特伦托1475:一场血祭谋杀审判》(新史学译丛)
[美]夏伯嘉 著胡芷妡 译
1475年,意大利特伦托一名两岁男孩西蒙失踪,当地官员随即展开调查。随着小西蒙的尸体在当地一个犹太人家庭被发现,三个犹太人家庭的命运从此便被改写。经过一系列酷刑、审讯、调查与营救活动,特伦托犹太人的悲惨命运,震动了整个欧洲。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夏伯嘉以一手史料耶希瓦手稿为叙述的根基,在其生动而细腻的笔下,教士、执法官、医生、文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反犹主义对中世纪犹太人甚至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24.《现代科学的诞生》(科学史译丛)
[意]保罗·罗西 著张卜天 译蒋澈 校
现代科学从何而来?对于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的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是非常理想的科学史入门读物。本书广泛考察了现代科学诞生的背景,为我们呈现了各种传统思潮及价值体系间的复杂互动,如何在17世纪孕育出现代科学。书中描述了现代科学的种种特征,呈现了这种独有的知识究竟“新”在何处,详细介绍了笛卡尔、伽利略、牛顿等重要推动人物的影响,纠正了“科学是枯燥的”、“科学与文化互不相关”等偏见。
25.《论斯宾诺莎的学说:致门德尔松先生的书信》
[德]雅可比 著刘伟冬 李红燕 译
莱辛去世之后,作为莱辛生前好友的门德尔松打算给莱辛作传。基于一个偶然的契机雅可比询问门德尔松是否知道莱辛是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自诩莱辛好友的门德尔松对此毫不知情,而雅可比的问题激怒了门德尔松。这直接引发了两人的相互辩论。在这本著作中雅可比主要表达了如下观点:莱辛曾经是斯宾诺莎主义者,这主要以雅可比和莱辛的对话为依据;斯宾诺莎哲学实质是无神论,因为每一种论证即间接知识必然导致无神论,若要获得神的知识,只有通过虔敬的信仰才有可能;理性最终导致虚无主义和宿命论。雅可比和门德尔松的争论引起了赫尔德、歌德以及康德等哲学家的关注,最后扩大为德国哲学史上知名的泛神论之争。斯宾诺莎哲学没有像雅可比所希望的那样被摧毁,相反德国哲学界对斯宾诺莎哲学的接受加速了,最终影响了谢林和黑格尔等哲学家。而雅可比提倡的情感哲学则代表德国哲学的另一条线索,即以哈曼-雅可比-施莱尔马赫为主导的线路。两条线索相互反驳、相互影响,最终促成了恢宏的十八、十九世纪德国哲学。
每日一书
《逆流而上的鱼》
每日一词
《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