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4岁,女王发言就火遍全网?这顶配爹妈,上哪批发?

2024-01-19     橘子娱乐

原标题:她才4岁,女王发言就火遍全网?这顶配爹妈,上哪批发?

期中考试考砸了

跟爸爸抱怨学习压力大

不小心打翻了妈妈的饭盒

看到这儿,耳边是不是自动响起了专属BGM:

“考这么差还有脸吃饭?”

“不好好学习你是想上天?”

“毛手毛脚的,这点小事都干不好。”

然而接下来的走向出乎意料...

视频中的父母,非但没有大怒,

反而给考试失利的女儿,

准备了一桌她爱吃的甜品

女儿看到后先是一愣,忍不住流下眼泪

面对女儿倾诉的父亲,

没有强调学习才是这个年纪的第一要义。

而是跟女儿说,无论她现在成绩如何,都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期间不忘解释爸爸不是说你差哦

饭盒打翻后,女儿小心翼翼地走向妈妈,生怕会被责怪。

这位妈妈只是牵起女儿的手,耐心安抚女儿的情绪:

“你是不是不小心的呀?”

等等,这真的不是科幻片?

在大多数人眼中,对挨骂、被泼冷水,早就习以为常。

考好了是卷子简单

考砸了是不配吃饭

打翻个碗会被骂

被惩罚

聊起创伤是如此熟悉,但对于被爱却感到陌生。

以致于看到温馨和谐的场面,竟然会觉得失真,又不自觉地红了眼眶。

仿佛曾经跟着落在地上的盘子一同破碎的心,被人一片一片拾起,重新粘了起来。

视频里的温馨场面和评论里的自揭伤口,在热搜“那批被打压式教育的人成了爸妈”的话题下,形成了一个闭环。

那批被打压式教育的人成为父母后,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去终结代际创伤的传承。

把“我不幸福,凭什么你幸福?”的残忍诅咒,扭转成:因为我曾经的不幸福,所以最希望你能幸福。

用爱滋养自己的孩子,也在用爱修复自己残缺的童年。

曾经缺少的鼓励,开始在孩子身上应验

第一次发现,原来考倒数第二也没有那么十恶不赦,

也值得一个鼓励。

对于这种鼓励,这位父亲解释说:孩子若是平凡之辈,就让他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就让他展翅高飞。

没有打压和指责,

三年后,孩子考到了班级第一名

考试拿了C等级,迎来的不是指责,而是表扬。

在妈妈的称赞下,女孩高兴着答应妈妈下次争取考到B

只进步四分,也能够笑着举起试卷展示 ,等待妈妈的奖励。

没过多久,就带回了一张88分的试卷

在家长的鼓励下,这些孩子鲜少因为成绩不好而内耗和自责。

反而是因为有人兜底,能够生出足够的底气去面对,把本被归为“童年阴影”的考试,当成一次次普通不过的历练:

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

在这样的试炼中,父母与子女不再是双向辜负的关系。

他们不再把好成绩当成唯一指标,不再试图去塑造一个完美无缺,一定要选哪条路走的“听话”的孩子。

即使不一样,不墨守成规,那也是他们的主动选择。家长只是短短几年的引导和伴随,人生没有模板,即便在这十几年的朝夕相处中反复介入也不见得“如你所愿”,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放弃了狭隘的成功标准,把人生的掌舵权交还回去。

染发,难逃长辈指点。

有位网友染完头发后,也担心发色太夸张,去拜年时会引起亲戚们的不悦。

她特地去询问妈妈,需不需要扎个头发遮一遮,以免亲戚们接受不了。

没想到妈妈告诉她:怎么好看怎么来。

因为学习太累,提出去酒吧当DJ,很叛逆吧?

本以为会遭到反对,没想到提出后,妈妈非但没有指责她异想天开,担心她的前程。

而是关心酒吧烟雾缭绕的工作环境,会不会引起咽炎。

同时想起以前看过的女DJ,不禁开始脑补女儿当DJ的样子

其实发帖的网友,也不是打定主意要当DJ。

只是那天上了一天课,觉得疲惫,跟妈妈抱怨的时候开了个玩笑。

没想到妈妈没有劈头盖脸地指责,而是给予信任,真的有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就连这位网友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平日里比较亚文化的穿衣打扮,在妈妈眼中竟然是有个性的优点

在这类父母眼中,染发不是怪异,想当DJ不是叛逆。

懂得“为你好”的真正内核,是你的快乐,不必卧薪尝胆。

收起了审视和打压,不用反驳与训斥勉强孩子与自己同行。

在变化来临时自然而然地接纳,能够做到“不扫兴”,就已经很难得了。

抖音上有位网友讲述了自己不扫兴的父母,获得了350万点赞,35万条评论

大晚上嘴馋了,提出想吃冰棍。

不会被念叨长胖或是不健康,

妈妈会陪着她一起吃;

心血来潮画了奇怪的妆,扭头问爸爸好看吗,

爸爸自然而然地笑开了,不会被教育和被说奇怪;

喝奶茶不会被说不健康或浪费钱,

爸爸拿起碗乐呵呵地跟她分享;

带父母去吃好吃的,不会被指责乱花钱,大家都很开心;

化妆用了一个小时,妈妈就在一边刷小视频陪着,不会抱怨等太久,也不会对妆容的浓淡指指点点;

这样的父母多少让人觉得陌生,

评论里,也有网友送上了正(平)确(时)的打开方式:

更多的,是网友们对她的羡慕。

尽管视频里没有大富大贵,只是一些简单、平淡的日常,

但这种看似触手可得的幸福,反而最稀缺难得。

在过往的观念中,把“吃苦教育”奉为圭臬。

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经历严格打压,咽下万般苦楚,抵达终点前的所有快乐都有罪。

而孩子需要的,只是不被扫兴而已。

接受孩子的异想天开,或许没那么难。

出门买早餐偶遇阵雨,担心天气太冷,希望妈妈能帮忙给草莓熊玩偶盖上被子,以免小熊玩偶受冻。

妈妈没有笑话她的幼稚,没有嫌她添麻烦。

耐心地给床上的玩偶们盖上被子,还说要雨露均沾。

被孩子开心地发到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幸福。

分享追星的喜悦不会挨骂,

得到支持不说,还被鼓励“青春做自己喜欢的事”

自己的爱豆在妈妈眼中不是什么不良少年,

让女儿玩物丧志的罪魁祸首,

是亲切的“大孙子”

这些“开明”的父母,也曾追过星,经历过没太多零花钱,只能买磁带听,看一两场山顶票的遗憾。

为人父母后,有了经济实力,所以答应女儿,只要成绩达标,又能抢到票,就带着女儿进内场,不让孩子的青春落空。

何尝不是在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

这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未必不会有困惑,也会冒出各式各样的不理解。

但他们不会率先指责,而是虚心求教,在家庭矛盾爆发前安装减速带。

小红书上有一位妈妈在收拾家务时,发现12岁女儿的桌面上摆满了美甲片。

开始担心这会不会是不好的预兆

评论区里冒出了一堆网友,

没有人对小女孩的爱美之心指指点点,

也没有人指责这位妈妈疑心重重,

而是温和地给出建议:

这个年纪的小女孩爱美很正常,不要凶她,

可以买一套做指甲的,两人一起体验

分享自己的童年,以及妈妈教育自己的方式

这位妈妈,主打一个听劝。

所有好心建议全盘接受,还在评论区感谢网友们的热心相助。

甚至大大方方艾特出女儿一起挨夸。

在网友们的建议下,勤勉上网两小时,

给女儿置办一套柯南美甲

定制了一批穿戴甲

还举一反三,学会了准备惊喜。

这种不扫兴的情绪会蔓延,不少家长看到后开始自省: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

有位妈妈,看到网友分享父母陪自己换头像的喜悦,

想到自己前一天晚上,还嫌弃不到10岁的女儿做的头像太难看,不想换

上网后发现原来这是一种扫兴行为,

她二话不说,翻出了女儿做的头像换上,

不想让女儿因为被拒绝而不开心

还有网友看到这类不扫兴的帖子,暗暗立誓:

“这辈子遇不到不扫兴的妈妈,我就成为不扫兴的妈妈。”

常有人担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会不会过于脆弱和自私,只懂得索取。

实际上恰恰相反,获得足够的爱的孩子,也会将自己得到的爱反馈回去

在外面辛苦出摊的妈妈,给了儿子5块钱零花钱。

儿子花了3块钱,给她买了护手霜。

价格虽不高,但拿到零花钱的第一时间,

儿子想到的是要给妈妈买一份礼物

用英语课上拿的积分,给妈妈换扎头发的小皮筋。

换了满满一桌子,只为了让妈妈一周都能用上不重样的皮筋

不小心弄坏孩子的玩具,

因为平时不为孩子的错误大发雷霆,

得到的是“没关系,你也不是故意的”的回应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小孩,情绪也会更稳定。

王诗龄是一个特例,

参加《爸爸去哪儿》时,有一个环节是她需要把衣服拿下来,

由于个子不够高,王诗龄请求天天抱起她去够晾衣杆,

只是小时候的王诗龄有点婴儿肥,被天天嫌弃“你太重了”,

她的第一反应不是自责和伤心,而是让天天再去喝点酸奶,补充点力气再来抱她。

网友都在惊叹她的回答情商好高。

这跟李湘和王岳伦对王诗龄的教育脱不开关系。

不管网友如何群嘲,如何用身材焦虑裹挟王诗龄。

在李湘看来,小朋友有点婴儿肥很正常。

从不随着网友的焦虑而焦虑,更不把这份焦虑强加在女儿身上,反而是尽力给她一个自在的童年。

外界的舆论声太大,

导致王诗龄不停看吃播控制饮食

李湘和王岳伦就变着法子,

不断称赞王诗龄

从不在公开场合说王诗龄任何不好

她看向王诗龄的眼神,爱意快要溢出来。

王诗龄也没有因为“被爱”,变得乖张跋扈。

懂得照顾同伴

关心老人

她对留守老人说的那句“爷爷你在家里好好的啊”,让观众们惦记了好多年。

节目里的每个流程,不见得有人手把手传授,

而是王诗龄把自己平日里得到的优待,分享给了旁人。

很多人羡慕王诗龄,物质上的富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羡慕的其实是父母对她毫无杂质的爱,带来的精神上的富足。

不被打压的孩子,可以窥见其中的幸福。

放弃打压孩子的父母,其实也是幸福的,他们冲破了上一代人留下的桎梏,把内心的残缺,压抑许久的需求,化为爱,传递给孩子。

不再信奉苦难教育,打压式的淬炼。

这份爱,滋养了孩子,

也修补了自己满目疮痍的童年。

最后一句

他们把淋过的雨化为爱,

尽全力终止代际创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7e464ef9fdc18e5d8b8f25fdfa093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