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满清历史上最著名的太监李莲英?

2023-12-13     千年史馆

原标题:如何客观评价满清历史上最著名的太监李莲英?

谈到李莲英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太监之一,对晚清时期的历史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现在,我们一同走近李莲英,试图还原他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生于1848年11月,于咸丰五年成为太监。随后,他迅速晋升为内廷总管太监,打破了清廷规定“内监品级四品为限”的传统。李莲英的祖籍在河北,家境困难迫使他在9岁时选择净身入宫。当时,咸丰皇帝的后宫众多,因为李莲英擅长梳头,并且聪明乖巧,逐渐赢得了懿贵妃慈禧的宠爱。

1860年,面对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昏庸的咸丰帝竟以“外狩”为名逃往热河避祸。而李莲英也随懿贵妃随驾而行。由于慈禧为咸丰生下唯一的皇子载淳,李莲英的地位逐渐稳固,成为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的贵妃。

咸丰驾崩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联手发动了“辛酉政变”,开始“垂帘听政”。在此期间,李莲英也水涨船高,19岁时升为内廷二总管,仅次于大总管安德海。然而,安德海因为傲慢跋扈,在南下置办龙袍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逮捕,最终被慈安太后下令处决。于是,22岁的李莲英正式接任了内廷大总管一职。

李莲英本是个谨慎的人,在成为总管太监后,他变得更加小心谨慎。特别是在安德海事件后,他深知只有摆正主仆关系,才能保持稳定,活得长久。虽然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常常把李莲英描绘成见风使舵、贪得无厌的势利小人,但实际的历史李莲英并非如此。他的许多行为或许有些谄媚,但更多是为了生存无奈之举。

举例来说,在一次慈禧太后听完京剧后,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场面:慈禧太后奖赏杨小楼一个“福”字,却因大意将“礻”写成了“衤”。这使得所有人都感到尴尬,气氛瞬间紧张。李莲英巧妙地化解了这种尴尬,对杨小楼说:“还不赶快谢恩?老佛爷赐‘福’,比世上所有人都要多‘一点’”。这样的情境在平时也时有发生,慈禧太后确实离不开李莲英的侍奉。

光绪登基后,他与慈禧太后的关系一度很好,直到“戊戌变法”导致两人完全决裂,李莲英甚至被软禁在瀛台。即便如此,他仍然没有落井下石,尽力为光绪提供帮助。因此,光绪曾多次感慨:“李俺达从未负过朕”。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统治了中国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正式安葬。已经60岁的李莲英在完成主子的安葬后,向隆裕太后请辞并得到了准许,终身享有二品待遇。1909年,李莲英出宫后在近郊找到了一处隐秘的住所。短短三年后,他离世。由于生前的声势太过显赫,李莲英的葬礼异常低调,最终安葬在今天北京六一小学附近。

然而,到了1966年,为响应“破除四旧”的政策,李莲英的墓被人为破坏,甚至连棺椁都被砸毁。令人惊讶的是,棺椁中并没有完整的躯干部分,只有一个头骨。于是,清宫档案中关于李莲英死于疾病的记载遭到了所有人的质疑。

至今,关于李莲英真正的死因仍然是一个谜。他究竟是死于仇杀、鸦片的影响、劫杀还是其他原因,都无法考证。然而,他远非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那样不堪,说到底只是封建社会下的一个牺牲品。历史才是真正精彩的,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风云变幻的时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6d4af9d86e1a598518c8d8dbbedb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