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延安颂》有这样的一幕,一位刚到延安的年轻女子急着拜见毛主席,当时主席正在烧水,而这位女子则像老熟人一样绕道主席身后,亲切叫道:“老毛”。毛主席一看到这位女子感到惊喜之余又十分开心,随即便拉着这位女子开始亲切地问候,可见两人之前应该就已经认识,十分熟悉关系非同一般。
这一幕并不是电视剧杜撰出来的,而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那位年轻女子名叫曾志,15岁就走上了革命道路,是早期投身于中国革命的女干部之一。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下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女同志曾志的传奇故事。
1926年,她考入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革命道路,还写信给母亲,拒绝了父母为她安排的包办婚姻。同年,她还将原本曾昭学的名字改为曾志,为的就是为女性争气,这也代表着在当时封建大背景下女权主义的觉醒。
次年毕业的曾志,就在中共衡阳地委组织部担任干事一职,在这里她遇到了她的第一任丈夫中共衡阳地委组织部部长夏明震,两人相知相识很快坠入爱河结为伴侣,一起从事革命事业。
1929年,因为受到排挤,曾志被调离派往福建工作。1934年,她的第二任丈夫不幸被叛徒出卖,丢失了性命,曾志又一次痛失了所爱之人。但是她没有被不幸打倒丧失奋斗的意志,反而是坚强地挺了过来。
在福建工作就任的期间,她与陶铸因为工作的需要要假扮夫妻,在日日相对的日子中两人互生情愫,日子一长两人之间建立起了深刻的情谊,不久便假戏真做结为了真正的夫妻,陶铸也因此成为了她的第三任丈夫。
重新恢复工作之后,她还为我国建设选拔出大量优秀、年轻、专业的干部人才,直到1983年她才离休,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
曾志除了婚姻坎坷之外,为了革命事业她还曾“抛弃”了自己的儿子。当时因为环境动荡,曾志不得已“抛弃”了自己的大儿子石来发。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环境逐渐稳定之下,在1952年的时候才得以寻回儿子,而她的大儿子与母亲生活一段时间后,却拒绝同生母一起生活,而是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轨道,继续当农民,因为之前没有与母亲曾志那一段时间里他一直都是从事农业工作与生活,习惯了,也就难再改了。
之后曾志一有时间,也会去看望自己的孩子和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三世同堂。
1998年,曾志在北京逝世。遵循她在世时的意愿,葬礼一切从简,绝不铺张浪费。曾志一生都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不断奋斗,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当中,无私奉献,她的功绩值得每个中国人民铭记,值得记录中国的史册,而她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并且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