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思想如今消失了?两个故事,揭开了大半父母的“遮羞布”

2023-02-17   母婴参考

原标题:重男轻女思想如今消失了?两个故事,揭开了大半父母的“遮羞布”

重男轻女思想如今消失了?两个故事,揭开了大半父母的“遮羞布”

过去社会,由于经济分配的不均,不少家庭都存在“重男轻女”的情况。

可现代社会,女性地位得到提升,父母们又开始想儿女双全,嘴上天天念叨着“儿子女儿都一样”,可实际上,大家真的做到了吗?重男轻女思想真的消失不见了吗?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两个故事,揭开父母最后的“遮羞布”

故事1:

网络上刷到一个短视频,妈妈出门办事,午饭需要家庭成员自己想办法解决。

结果爸爸和儿子躺在床上悠闲地玩手机,丝毫没有动手的意思。一直到下午十二点半,女儿好容易下课,匆忙赶去厨房做全家人的饭。

可等着她的,还有一锅早上吃饭没洗的碗,她把弟弟喊过来帮忙,结果弟弟洗了一个勺子就不愿意再动手,直接生气地把碗放在水池里,转头回了卧室。

女儿只能接受洗碗、做饭的家务,回头之后感觉有些不公平,想要跟爸爸好好谈谈,结果对方却发脾气,斥责女孩不该多愁善感,一点小事至于这么大的感慨嘛!

故事2:

春节期间,我带着孩子们回了老家,吃了几场“团圆饭”,可每回都是家里的女孩帮着妈妈择菜、洗碗、扫地,家里的男孩都在一旁悠闲地躺着打游戏。

全程没有任何人觉得不对劲,更过分的一次是,某一户家庭中,父母让年纪更小的妹妹洗哥哥的鞋子,给出的理由是:女孩要从小学着做家务,以后才好嫁人。

长辈们一边嘴上夸着女孩能干,懂得体贴父母,一边把所有的活都交给她们,放任男孩在一边玩耍。

通过上面的这些故事,我们能看到,很多父母嘴上说着要“男女平等”,可却无形中对儿子更加偏袒。

新型“重男轻女”,正在儿女双全的家庭上演

即把“事”丢给女儿,把“利”让给儿子。

女儿小时候父母就会不停地夸赞女孩听话懂事,以爱为饵,让孩子们成为自己的“附庸”,听从父母的掌控,做更多的事情。

而男孩虽然父母嘴上说着嫌弃,但真正轮到享受利益的时候,父母又会优先考虑儿子。

尤其等到两个孩子成家立业以后,大半父母偏心得更加明显——

他们一边以“养儿防老”为借口,把房子和车子等固定资产都留给儿子,结果最后却经常使唤女儿过来照顾自己,甚至把女儿给的养老钱补贴给儿子一家。

他们一边以“养儿防老”为借口,把房子和车子等固定资产都留给儿子,结果最后却经常使唤女儿过来照顾自己,甚至把女儿给的养老钱补贴给儿子一家。

或许,如今大家的经济状况好了许多,接受了更高等的教育,但是很多惯性的封建思想并非是一时能完全改正的。

作家黄佟佟说过:“中国女孩的成长史,太多利用,太少关爱。”

一个女孩,从小就被教育成为别人的附庸,她们的存在价值就是听话、懂事,不用太有上进心,安心享用父母给你们制造的“极乐世界”就好。

哪怕营造的快乐花园中,充斥着各种隐形的不平等条约,那也是因为“你更听话,爸爸妈妈更爱你”为前提的。

被爱驯服的女孩,往往也容易轻易感动自己,哪怕成年以后受到委屈,感觉到父母的偏心,她们也不忍心抛弃父母,更加努力地对父母好,以求能够讨得对方的开心。

这些现象,在一个又一个家庭上演,且代代相传,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被荼毒的女孩,未来容易在婚姻中受苦

如果女孩从小就接受了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后面,要用听话懂事,用牺牲和奉献来换别人的爱等思想,那么迎接她们的可能就是在婚姻中受苦。

她们进入在婚姻中以后,通常会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奉献者”的位置,任劳任怨地为这个家贡献,还得自我洗脑,这都是自己分内的事情。

毕竟从小在家就是如此,女孩就是要做家务、讨家人开心,成为标准的“贤妻良母”,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越来越低,未来很容易被人拿捏住,在婚姻中受尽委屈。

希望各位女孩们能够明白,我们生来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无条件的爱,可以去到更广阔的世界,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创造属于自己的帝国,而不是一直被爱裹挟,在家庭中束手束脚。

另外,也希望父母们能够真正明白“男女平等”的定义,不是嘴上说爱就可以的,而是从根本上正视男女的个人价值,然后平等地对待儿子和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