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百万雄师,此战未能和三大战役相提并论,只称得上锦上添花

2023-11-19     千年史馆

原标题:同样是百万雄师,此战未能和三大战役相提并论,只称得上锦上添花

要说解放战争时期出动百万雄师的大战,很多人首先都会想到辽沈、淮海及平津这三大战役,殊不知除了这三大战役之外的渡江战役同样是出动了百万雄师。虽说渡江战役规模很大意义也深远,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始终不能和三大战役相提并论,很多人觉得最多也只是锦上添花。

在著名的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终于静下心来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谁知道国民党并不甘心就此失败,反而借着和平谈判的掩护在长江防线进行一系列的军事部署。尽管两党和平谈判表面上看进展十分顺利,但是在最后时刻,国民党政府却果断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我党此时已经知道国民党的险恶用心,知道他们并不是真心为了和平。因此,国共双方和平谈判失败,解放军总部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由此拉开序幕。当时我军由粟裕担任渡江战役的总指挥,战争打响粟裕直接守在指挥所里坐在电话机旁,要求各级将领有任何情况及时告知他。

尽管蒋介石事先让国军在长江沿线进行了周密的军事部署,但是当解放军开始渡江之后,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将蒋介石的千里江防拦腰斩断了。随后国军开始针对解放军展开大规模的反扑行动,但是在粟裕的带领下很快就被打退。

粟裕亲自指挥的东集团4个军在江阴至扬中段成功渡过长江,紧接着便一鼓作气突破了国军的防御阵地,继续向纵深进击。要知道国军在长江沿线可是辛苦部署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没想到顷刻间就土崩瓦解了。

国民党不少将士眼看着最后一丝幻想都破灭了,他们知道国民党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不少思想进步的国军将士决定不再跟随蒋介石走向覆灭,而是选择和人民站到一边。一时间国军方面倒戈的将士不在少数,这更加加剧国军走向败退的步伐。

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江成功,国民党一番辛苦部署谋划终化为乌有。这场渡江战役总共持续了42天时间,解放军没有先进的舰艇有的只是木帆船,但仍然取得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渡江战役的胜利意义非常深远,为后来解放全中国创下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很多人认为渡江战役的规模也算非常大,而且正是因为渡江战役的胜利,才使得国民党彻底败退。渡江战役可以说对国民党的命运起到至关重要的一战,为何最后还没能和三大战役相提并论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要说的是兵力对比。要说辽沈、淮海及平津这三大战役,在兵力对比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野战军在兵力上并不占据绝对优势,所以说这三次战役应该都算得上是艰难的攻坚战。但渡江战役就明显不同了,参加渡江战役的解放军士兵多达90万人,而国民党只有东拼西凑的45万士兵,这其中还有不少临时抓来的新兵。

其实解放军在绝大多数的战争中,在兵力上都不占优势。因此我军已经习惯了以少胜多,突然之间在兵力呈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打败对手,我军反而觉得这样的胜利不足为奇。所以像渡江战役如此富裕的仗,根本无法和三大战役相较。

其次就是战略态势不同。在辽沈、淮海及平津三大战役正式打响之前,我们知道国民党都是占据很大优势。在三大战役开始之前,国民党200多万的军队始终占领着北方的大城市。没想到经过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死守的这些大城市全都没有保住。

所以等到渡江战役开始的时候,国民党在战略上已经处于明显的劣势。如果要说在三大战役之前,毛主席等人心里十分谨慎,那么渡江战役则完全可以放开手脚一战。渡江战役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已经成了定局,毛主席唯一担心的就是接管的城市太多难以维持秩序。

最后民心归向也有所不同。我们知道在淮海战役的时候,国民党还拥有六百万支前百姓,那个时候还是有不少百姓支持国民党。但是到渡江战役的时候,就连国统区的百姓也希望共产党将国军赶走,这样百姓就能免于苛捐杂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国民党失败是必然。

-完-

作者:启道

注释:【原创内容请勿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338d563189c020cf08be7be64a953ab.html